“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启动论坛近日举办。该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基金2022年资助项目,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本年度的创研项目之一,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花鸟画所组织画家与理论家创作、巡展、学术研讨。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画院花鸟所所长乔宜男介绍,此展览在全国花鸟画家范围内展开,将重点围绕“当代花鸟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性创作研究”展开研讨。项目集创作、展示与研究为一体,为当代中国画的创研推广提供一个案例。此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花鸟画家各30余人,共100余幅作品,进行研讨展示,活动能反映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基本面貌,为中国21世纪花鸟画现状的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学术范本。
乔宜男谈到该项目的三个特色:一、画家选择的代表性,既包含传统与当代性的平衡,又兼顾全国各地域流派的代表性画家,强调多样性的创作手法。二、以大尺幅及画家的代表作为主,提倡多种手法的原创性,一改传统折枝花鸟画的历史局限。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三、以主题性创作为先导,强调作品思想性与时代精神的内涵深度,以花鸟画这门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人民的审美与当代价值观,以精品力作反映多彩的时代。
启动论坛邀请了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就画展的策划谈意见与建议,并首批邀请了20余位嘉宾对花鸟画的创作各抒己见。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谈到,中国画历2000年发展至今代有人杰、成就灼灼。近世以来,无论科类细化、南北异同,还是分合轮转、盛衰流变,分为合之基,合为分之流,皆为绘事发展演变常理。进入现当代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不同程度地取得变革成果,也分别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难题。实践表明,发展前路无非两条,一是在前辈大家肩上更走高一步;二是变通理法,广辟新径。但这二者都需要具备非凡的学养、才情、功力、见识、勇气和创新修为能力,如此才可能不落窠臼、独出心杼。而达此目标皆非易事,都需要耐得住寂寞、舍得下苦功。
有道是:“阅尽人间春色”,多意指千卉竞放、百鸟唧啾是谓春之颜色。新时代的青年花鸟画家,有着历代前贤所不及的生活、学习、创作条件和禀赋资质,跳出一步天宽地阔,大好空间任由创意驰骋,理应写好新时代花鸟画这篇大文章。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花鸟画传统中的以兴起意、与物相谐、笔墨传神等许多重要理念都是历史积淀的精华,值得当代花鸟画家体悟和传承,但当代花鸟画的创新发展还需要把握新的时代文化条件,在花鸟画主题立意和视觉表现上彰显时代精神。纵观当代画坛,许多作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观照花鸟世界,营构出人与自然这个传统命题新的意境;以关切生命的情怀体察花鸟的仪态生机,赋予花鸟形象新的象征。花鸟画创新的维度还在于形式语言的拓展,在花鸟画传统样式的基础上融合多种笔墨方式,使花鸟画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本次展览是花鸟画当代发展的一次学术汇集和检阅,也将引发更多的学术研讨和实践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百花园增添光彩。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谈到,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重学术,紧密联系时代。这个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能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也说明花鸟画所对这个展览的前期工作做得很扎实。组织艺术家创作很重要,理论研究是基础性工作更为重要,花鸟画所去年出版的《花鸟画名师创作录》是对创作理论的梳理和思考,是难能可贵的学术成果,这项基础工作必将对花鸟画创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个展览主题本身就是对时代的反映,大批花鸟画家在思考在践行,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反映时代发展变迁的社会新气象。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生命,生命的光辉、光彩是历史给予的、是人民给予的、是时代给予的。我相信这个展览会办得很好,会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理念精神层面上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说,中国画在每个时代都表现出时代的风格特征,不仅要继承传统精髓,还要包括与时代变革紧密关联的创新和演进。中国花鸟画的当代性主要是体现生活的美,让人享受到美的生活。在中国画艺术上,注重“图式创新、气韵传达、意境营造”是我的追求,其中包含笔墨、气韵、意境的密切关系。笔墨是图式的主要元素,气韵由笔墨而生,气韵生动才能意境完美。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认为,全球化时代里,艺术的当代性不是东西方之别,而在于是否言为心声、画为新声。再古老的艺术手段也可以表达出当代人的情感与审美、观念与思考。新时代的中国花鸟绘画,如何在题材、内容、技法、观念等各个方面呈现崭新面貌、描绘时代气象、体现当代精神,是以花鸟绘画作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们的共同追求。百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将全面展现花鸟绘画在当代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总体风貌,为新时代增添新的风采。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王青云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王青云说,百幅花鸟画作品创作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品立意、内容和表现手法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集中体现了当代花鸟画创作的整体风貌。此次邀请展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由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精心组织,在四地巡回展出,受众面广,能够满足不同地域美术工作者和广大民众对花鸟画的鉴赏、研究需要。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谈到,中国花鸟画有着传承有序、借古开今的优良传统,也有着守正创新的无限可能。此次展览邀请全国老、中、青三代,100多位知名画家,展出花鸟画精品百余件。作品呈现出工笔、没骨、写意、再现与表现等多种艺术语言,也流露出画家对当下花鸟画艺术的思考,体现盛世繁华、百花争艳、新时代都市的时尚以及乡村的美丽与和谐。画家以花鸟画的形式,表现新时代的盛世景观,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郭怡孮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郭怡孮说,我深爱着中国花鸟画,我深信当代花鸟画在表现时代、歌颂生命、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滋养温润心灵等这些当前和未来的大事方面,有着特有的价值和生命力。我对中国花鸟画的前途充满信心,为之而不懈努力。我不断地努力创作,希望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时代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恋,尽情地在作品中展现出来。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指出,当代艺术家要多把个人的创作情怀上升到文化意识的高度,上升到时代精神的背景之下,从而更好地借助花鸟画反映国家与民族情怀。我认为这个展览方案找到了主题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使当代花鸟画家把反映时代性、反映当代人的精神与审美作为首要任务,又以时代精神催生出更多具有时代笔墨与新的形式的花鸟画作品。包括把传统花鸟画样式放在更大的文化视野之下,彰显中国绘画之美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提到,以喻物比德的哲理思辨、以艺理周备的写意精神、以豪放中见精微的工技手段,将宏伟壮阔的新时代气象以花鸟画题材出之,是21世纪花鸟画主题创作的重大课题和展现中国精神、中国风度、中国气派的重要手段。当代花鸟画主题创作难在如何将花鸟之物象转化为笔墨意象和时代气象,呈现出入古出新的新时代花鸟画审美高度。期待此次创作展,呈现出既有中国气派,又有世界格局的作品。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江文湛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江文湛认为,中国花鸟画的美学意义与重要的是挖掘传统花鸟画人文精神,当代的花鸟画也要体现文人精神。我们要继承文人花鸟画里写意精神,挖掘表现文人的精神世界。此次邀请展邀请了老、中、青三代花鸟画家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呈现出当下时代的精神面貌,为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沟通交流的方式。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魁正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魁正说,“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主题性创作展的举办,对现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即花鸟画如何体现时代精神?时代意象是什么?主题性创作又如何体现几个重要课题?期待执着于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研究的同仁们都能热心关注、积极参与,为推进新时代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发展尽力尽责。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吴悦石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吴悦石谈到,北宋以来,花鸟画独立成科,徐熙、黄筌之后尤见精妙。明晚期陈淳、徐渭一洗前朝靡弱,不求形似,皆以意造,此风至八大山人已成极致。若扬州八怪、赵之谦、浦华、虚谷、胡公寿,皆一时之名宿。其后吴昌硕以诗书画印深厚学养,画法妙绝一代,开一代风气。至白石老人年高有德,力学渐悟,近百年来已成风范。上求之于古,下宜于时,老少咸宜,群众欢迎。故写意花鸟画期待有识之士脱颖而出,以应时代。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郭石夫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郭石夫说,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一个画种。花鸟画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深的历史印记。当代的中国花鸟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光明正大气象的一种表现。这种光明正大的气象,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存在于我们祖国的文化里。所以我希望当代的花鸟画应该有一种正大气象、有一种光明气。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深圳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深圳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指出,花鸟画注重写生,源于生活,但不拘形似而求神似;多以寓兴和意喻的手法寄托情感,表达对现实的关照。花鸟画如何表现新时代的精神,是今天花鸟画发展的核心问题。当下画坛,写意花鸟的式微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中国国家画院举办花鸟画主题创作展览和研讨,有益于当代花鸟画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期望催生一批具有新时代境界和格局的花鸟画精品力作。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何水法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何水法说,中国艺术多元化,写意花鸟画也应在新时代抒写新篇章、开启新征程。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写意花鸟画应该引领时代精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在继承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科学相结合,融入现代艺术特色,站在新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新时代的写意更应注重立意,中国画不应止于形似,而更注重创造与意境,画出心中所念,写出时代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汤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汤立说,在花鸟画的工笔与写意中,工笔易而写意难,大写意尤难。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意象表现性的美学特征和质朴的艺术品质呈现出了世界上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原生态:具有人类文明的前瞻性、科学性、经典性,是世界画坛中的独绝,是中华民族送给人类文明的最好礼物。如何在中国花鸟画的时代发展中表现时代气象与主题是我们花鸟画家的重要课题。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原副市长孙安民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北京市原副市长孙安民说,如果说山水画是“为祖国山河立传”,那么花鸟画就是“替中国精神弘道”。花鸟画表现的是生命,用画笔抒发对生命力的热爱。生命百折不挠的品格、生命力百转千回的性质,正是中国精神之宗。画花鸟画要抛弃萧条、沉闷、无奈、避世的腐朽之态,去媚态、去颓意、去流俗、去躁气。彰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尚中贵和的中国精神,体现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风貌,追求重气韵、尚意趣、精笔墨、彰个性的艺术目标。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高卉民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高卉民说,中国花鸟代有风气,留下伟大的传统,花鸟画介入现实一直是难解性问题。其实中国画线性的艺术,因线立骨,线兼有客观的象和主观的意,用笔的次序来表达情势与态度。当下我们花鸟画家应以人民为坐标,以传统的笔墨书写嫣红姹紫的时代气象,力求焕发出文化记忆、地理感知来增进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认为,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远古时候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出的是一种膜拜和恐惧。当今科学的发展,人类从改造、破坏自然,慢慢认识到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界的花木禽兽,自古至今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画家的认识、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却和古代画家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表现自然、赞美生命的同时,也将表现出时代的风貌和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表示,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对当下全国花鸟画现状进行的一次摸牌与疏理,是对当代花鸟画发展、演变及花鸟画的时代精神与笔墨语言的升华。花鸟画应该有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当下。花鸟画不是简单的花花草草,更应该注入时代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花鸟画里应读出人的精神状态,读出一个画家对社会、对艺术、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所以,中国国家画院这次邀请展意义不同凡响。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郭线庐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郭线庐说,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历经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花鸟画的传承和弘扬是基础平台,但发展和变化将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老一代艺术家的关心引领下,能否进一步地繁荣与丰富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历史的重任落在了广大中青年花鸟画艺术家的肩上,我们必须要努力进取,融入新的元素,把新时代美的要求,注入到我们的笔墨之中,让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新的生机。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说,花鸟画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以花鸟画为手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的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最为贴切。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近年来努力在做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研究的基础工作,并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文献。从去年花鸟画所开始系统地梳理中国当代花鸟画各流派的创作现状,挖掘各家各派的创作方法与传承思路。这些默默而做的基础工作就是新时代中国国家画院的文化担当。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 说,当代花鸟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性创作研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既有政治性、思想性也具艺术性、学术性,尤其需要我们探究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作。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花鸟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我心灵状态下的感受,所以创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更多地强调了自我,围绕的更多的是自身的情感。精神的遗忘与缺失是明清以来花鸟画创作的式微。过分推崇文人画已成画界的陋习,对于花鸟画的主题性呈现,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寄情于画,以真情实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连,开一代花鸟画大境界大格局之风。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副所长陈鹏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副所长陈鹏说,中国花鸟画一脉,托物言志、抒情达意,历经千年昌盛不衰,百变而异彩纷呈,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东方独特审美内涵。中国国家画院此次“嫣红姹紫、时代意象”邀请展,应时而启、凝聚期望,承载着艺术发展的历史责任、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气象,潜移默化地体味艺术的深醇意趣与改造人们的审美境界,产生不可低估的文化激励、增强自信和中国画健康生命力,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和广泛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副所长姚大伍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副所长姚大伍认为,首先,这个展览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花鸟画当前面临的形势上来讲,都应是重要的展览,办得好。近年来以花鸟画为专题的展览很少,以学术为前题的花鸟画展更是凤毛麟角。此次花鸟画专题展从每位艺术家各自角度向社会展示了近年来的研究方向,虽然目前花鸟画种整体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专题展示中有所思考进而发生变化。最后祝所有花鸟画家为花鸟画种的延伸与发展共同努力。
广州画院书记、院长陈伟安
广州画院书记、院长陈伟安谈到,去年年底,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与广州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将来两个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共建、学术交流、创作室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此举能充分发挥专业画院的学术示范和引领作用。广州诞生了在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岭南画派,并形成了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中国画,我们将通过包括此次全国花鸟画展在内的系列活动,把广东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再上层楼。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名誉所长贾广健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名誉所长贾广健认为,没骨花卉一格,自清初恽南田再创新风并对后世影响久远。南田画格冷逸、气息和润、色墨清雅、气韵超拔、活色生香、婉约灵妙,于柔和中见风骨。我的没骨花卉取法于南田,写生是没骨花卉技法之精髓。因此,自元人乃至明清以来皆以水墨为上,笔墨程式形成花鸟画语言范式。唯以对自然写生才可以打破固有的范式,强化感觉、感受,把传统的经典吸收消化进而转化为富于个性与时代气息的风格与审美意韵。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说,近代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大写意花鸟潇洒、豪放、自由,在激情之中笔笔生发,艺术家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纵观历代画家之作,虽因时代变革推陈出新,民族风骨却从未改变。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更要有民族品格和时代内涵,这也对艺术家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有了新时代的要求。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总结道,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建所之初即开展《花鸟画名师创作录》项目,为当代花鸟画的学术研究汇集了70余万文字的创作与教学文字及大量图片、视频。今年组织举办的全国花鸟画巡回展得到国家艺术基金与中国国家画院的支持,也是对我们这几年工作的肯定。花鸟画发展至今,其当代性与主题性成为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但总结其创作规律的共性与研究画家个体的个性同等重要。研究当代花鸟画家的创作现状,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以精品力作反映时代精神,以时代精神促进文化艺术再发展,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品。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