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人口超过2300万的超级都市,因为疫情“静止”了两个多月。
从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直到今夜(6月1日)零时起,上海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民解除隔离状态后最想做什么?距离6月1日零时的“最后关头”越来越近,南都采访了几位上海市民。他们度过了人生中一段特殊的日子,有人从厨房小白闭关修炼成大厨,但她却只想去外面大吃一顿;有人培养了没什么成本的新爱好,坐在自家阳台观察小鸟;也有人觉得这次疫情欠了大伙一个春天。
想明天坐地铁上班,今早做了核酸
家住浦东新区三林镇的董先生,居家隔离了73天。
“小区第一个阳性就在我楼下,3月17号发现的。那时候方舱不够用,我们没有被拉去隔离。”他跟南都记者说,今天白天出门了,看到地面上留了好多隔离网拆了之后的螺栓,“我躲过了小区门口的几个,在街角路面被绊倒了。最近大家出门还是要当心。”
明天(6月1日)董先生要去单位上班了,因为居家期间一直远程干活,他要把自己电脑上的文件和公司服务器同步一遍。“突然明天就要去公司了,来得有点突然。”董先生感慨地说。
上海的公共交通明天(6月1日)开始恢复,董先生打算乘坐地铁去单位。他今天早上做了核酸检测,以符合搭乘公共交通的条件。按照上海市防疫要求,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进入商场超市等有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作等须持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疫情这段时间,“我瘦了,虽然没有体重秤,但是做引体向上变容易了,那肯定是瘦了。但是在家闷着,还缺好吃的,心情是很难好的。还因为洗碗机的洗涤剂准备得少,网购的洗碗块快递又送不到,手洗了两个月的碗。”董先生说自己培养了新的爱好,在阳台上居家观鸟。
2022年5月下旬,董先生用单反拍下了在窗口停留的斑鸠,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培养了新爱好——居家观鸟。
想先把手机修好,去报复性消费
家住嘉定区的黄先生,疫情防控期间手机罢工了。
“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把手机给修了。”他诉说了疫情防控期间遭遇手机出问题的困扰:网上抢菜、获得小区疫情资讯都不方便了,最慌的是在核酸扫码的时候,耽误了医护人员和小区其他居民的时间。尽管这不能算黄先生的错,因为找不到修手机的人,但是他还是觉得抱歉。
黄先生第二希望的是恢复正常的工作,“居家办公对于大多数已婚已育家庭来说,孩子是工作期间最不稳定的因素,工作效率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他回忆说,除了最开始足不出户,后面稍微放开了能在小区内部活动。疫情让楼道、小区里面的居民距离拉近了不少,找到了小时候邻里间那种关系的感觉,收到过邻居投喂的蛋糕、蔬菜、水果、水产等。
“我还想去报复性消费一下。”黄先生说,解封后可能会比较担心常态化核酸这件事,其它没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都说这次疫情欠孩子们一个春天,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大人,又何尝不是呢?”
想堂食吃大餐,把那颗5月中旬开始疼的智齿拔了
家住浦东新区内环高架边的邵女士,居家隔离了68天。
邵女士跟南都记者说,小区解封后虽然少了团购,但奶茶和咖啡的外卖丰富了起来。“我住在立交桥边上,这两天能明显感觉车多了,也嘈杂多了。说句实在的,疫情防控期间难得让我睡了两个月没啥噪音的好觉。”
5月31日,邵女士获准出门。她骑着共享单车,来到黄浦江边,感受着江风和自由。等到明天(6月1日),她要给牙科诊所打电话,把那颗5月中旬开始疼的智齿拔了。
2022年5月31日下午,邵女士骑车经过塘桥渡口附近,行人戴着口罩散步。
邵女士在疫情封控期间,坚持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一日三餐。一开始还饶有兴致地用有限的食材变着花样做饭,后面“麻了,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想用这种方式保留这段特别的经历,以后不要忘了。还有就是我很想堂食吃那些自己烧不了的,像烤肉、烤猪肘这种大餐。”
2022年5月31日下午,邵女士所在的小区里,隔着栏杆理发的居民。
想好好过个端午节
家住长宁区的柳小姐,今天(5月31日)正式接到里公司通知,要求6月1日回去上班。
柳小姐的公司专门出了复工指引——居住地在非中高风险区、非封控区和管控区,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低于37.3摄氏度的员工可以返岗。
“其实一周前,上海就发布了通知,从5月22日起逐步恢复公共交通,我看到那个通知就感觉上面写了几个大字‘我要回去上班了’。那个时候,公司就开始给我们打预防针,要求排班,逐步让员工回去上班。”柳小姐说。
从4月1日浦西正式封控,柳小姐一直处于居家状态,整整两个半月了没去工位了,“现在我的心情有点复杂。今年半年就要过完了。”
5月21日,柳小姐的小区短暂解封过,她解封后的第一件事是绕着武康路那片骑了一会儿自行车,骑了七公里。“街上大家都是全妆,穿着吊带和裙子在那儿拍照。”
5月22日,柳小姐的小区就又因为有新增阳性病例封控了。按照上海的隔离政策,小区新增病例要封控10天,理论上计算小区6月1日解封,“但如果社区人员严格一点算解封就是6月2日。”
距离解封之时越来越近,柳小姐认真思考过出门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我肯定是要出去玩的,但具体要干嘛,我现在突然又有点迷茫。”
柳小姐看到今天晚上小区居民都下楼了,还有人在小区门口的小广场上放起了露天电影,电影里飘出好听的歌,居民们围坐在台阶上,举着手机,地上摆放着食物,像是在集体观看一场盛大的演出,柳小姐感叹:“上海人民的仪式感从没输过,现在就跟过年一样。”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写:见习记者 赵唯佳 南都记者 蒋小天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