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夜的清凉下,听蛙唱虫鸣,看暗夜的神秘乐章。这并不是长辈们口中对往日乡间生活只言片语的描述,而是隐藏在天河区这一广州经济最强行政区当中的真实景色。
5月31日晚,正值儿童节前夕,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组织多个市民家庭,以亲子同行的形式在天河区龙洞森林公园开展了一场夜观活动,寻找隐藏在都市周边的“神奇动物”。
广州自然观察协会的专业指导老师在介绍某种沫蝉幼虫。
目睹蚱蝉羽化
感受“萤火世界”
当晚7时许,十多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已经集合在龙洞森林公园某处,由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专业指导老师向他们讲解夜观活动的工具与注意事项。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工作人员携带了多种工具,包括用于照明的头灯、手电筒、观察昆虫及小型动物的透明塑料瓶、拉开与野生蛇类距离的蛇钩等。
在接下来的步行夜观当中,大家发现了多种两栖类、蛛形纲生物。工作人员还手捧螽斯、蚱蝉等昆虫,让孩子和家长们更近距离地观察,以及感受昆虫在手上爬行的触觉。
蚱蝉羽化后留下的蝉壳。
此外,一行人目睹了正在羽化的蚱蝉。只见蚱蝉已从蝉壳中探出身体,薄如纸的蝉翅在手电筒的灯光下泛着亮丽的蓝色。“蝉的羽化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从蝉壳当中慢慢地挤出身子,再将翅膀完全伸展开。”据介绍,这个过程需要一整夜,等到第二天天亮,这只蝉即可拥有飞行的能力。
正在羽化的蚱蝉。(摄影/刘经健)
活动在进入一片萤火虫出没的地段时达到高潮。随着工作人员一声指令,现场头灯、手电、手机等所有人造光源集体熄灭,放眼望去,黄色和绿色的萤火在森林中闪烁,与林间洒下的月光相互辉映。几个参加活动的孩子张开双臂,沉浸式地欣赏着“萤火虫世界”里的景色,还不忘大口呼吸着清凉的空气。
群飞的萤火虫(摄影/赵广胜)
发现多种“神奇动物”
让孩子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
在持续约一个半小时的夜观活动当中,南都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发现了包括蛛形纲(斑络新妇、盾刺盲蛛)、无尾目(黑眶蟾蜍、饰纹姬蛙、花狭口蛙、花细狭口蛙)、蝉(蚱蝉、薄翅蝉)、萤火虫(黄脉翅萤、黄带熠萤)等多种生物。
正常状态下的花狭口蛙。
鼓起身子,处于防御状态下的花狭口蛙。(摄影/刘经健)
一只盾刺盲蛛。(摄影/刘经健)
一只花细狭口蛙。
活动参与者温女士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夜探活动。“孩子们久居大都市,陪伴他们的往往只有各种电子产品。这次带孩子上山,就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很多动物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没想到我们大都市里面也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以后夜观活动我也要继续参加!”小麦(化名)今年读五年级,此次参加活动他扛着照相机拍下了不少动物的精彩瞬间。他表示,未来还要用相机记录更多隐藏在都市里的“动物邻居”们。
不过,夜观虽有趣,但仍要量力而行。协会理事甄军表示,身体素质不佳者,不建议参加夜观活动。此外,为减少被蚊虫、蛇类叮咬的概率,夜观活动需要穿上长袖长裤以及运动鞋;在未经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切勿随意触摸、捕捉野生动物和昆虫,防止对其造成伤害,以及避免被叮咬受伤或沾染毒液;对于野生植物,同样不能随意采摘;尊重自然法则,不随意干涉野生动物和昆虫的捕猎行为(流浪猫狗等外来入侵物种的捕猎行为除外)。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摄影:赵广胜 刘经健 陈卓睿
编辑: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