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微消息,6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制定的《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该办法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解释。
据了解,《暂行办法》包括总则、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公众服务、监督执法、附则六章,总计有四十一条。
国家公园是否完全禁止人为活动?是否会对游客开放?《暂行办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回应,在核心保护区,可根据法律法规开展调查监测、生态修复等活动;一般控制区内,在不破坏生态功能基础上,允许开展生态旅游。
《暂行办法》还规定,如果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造成居民损失,管理机构会同地方政府依法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国家公园原住居民可开展生活必要的生产活动,并优先安排参与生态管护、监测等工作。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豹影像(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批准设立起一年内应完成勘界立标
2013年,中国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于两年后着手实施试点。2021年10月,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目前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此前,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未来将遴选出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今年也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需匹配相应的管理条例。今年3月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向社会公开征询《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经修订确认后,该《暂行办法》于6月2日施行。
《暂行办法》提出以保护第一、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多方参与作为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暂行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展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公众服务、监督执法及相关活动。
据悉,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保护、宣教及民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应遵循绿色营建理念,与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相协调,其选址、规模、风格、施工等应当符合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管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消减对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南都记者观察到,《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自国家公园批准设立之日起一年内,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园范围边界,完成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还应当配合不动产登记机构将国家公园作为独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依法依规对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经批准设立的国家公园范围内不再保留或新设立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
大熊猫国家公园,一只大熊猫在树上休息。新华社发
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开展生态旅游
国家公园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区,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代表性强,核心资源集中分布,或者生态脆弱需要休养生息的区域。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一般控制区。
据悉,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但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在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和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或允许开展相关活动,包括管护巡护、调查监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活动及必要的设施修筑、生态修复、病虫害动植物清理等活动。
此外,据《暂行办法》显示,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但在确保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除核心保护区允许开展的活动外,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或者允许开展包括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科学研究观测及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等人为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情况下,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开展生态旅游。《暂行办法》显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访客容量和路线,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为访客提供必要的救助服务,建设无障碍服务设施,并制定访客安全保障制度。
此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国家公园综合信息平台,依法向社会公众提供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信息服务。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新华社发
管理机构会同地方政府依法补偿
《暂行办法》表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巡护巡查制度,组织专业巡护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掌握人类活动和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此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配合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清理规范国家公园区域内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矿业权、水电开发等项目,落实矛盾冲突处置方案,通过分类处置方式有序退出。
南都记者注意到,《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受到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致害的居民可获赔偿。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国家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控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致害,依法对受法律法规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农作物或其他财产损失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补偿。
武夷山国家公园。 新华社发
原住居民可开展生产活动,优先参与生态管护等工作
《暂行办法》强调,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通过租赁、合作、设立保护地役权等方式对国家公园内集体所有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实施管理,在确保维护产权人权益前提下,探索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将集体所有商品林或其他集体资产转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现统一保护。
对于暂时不能搬迁的原住居民,《暂行办法》也规定,原住居民可以在不扩大现有规模的前提下,开展生活必要的种植、放牧、采集、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修缮生产生活设施。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还应当引导和规范原住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支持和传承传统文化及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公园内及其周边社区原住居民可优先安排参与生态管护、生态监测等工作。
国家公园毗邻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合理规划建设入口社区。
采写:实习生 王玮 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