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午,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目陆续公布。南都记者留意到,今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为“北京:双奥之城”,引发广泛关注。今年1月,南方都市报、N视频曾推出特别策划——“世界期待中国·北京冬奥倒计时访谈”,专访国际奥委会官员、外国冬奥代表团团长等各方权威人士,展现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及对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信心与期待。多位受访者表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当之无愧。
考题要求考生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
南都此前报道,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今年1月,南方都市报、N视频曾推出特别策划——“世界期待中国·北京冬奥倒计时访谈”,专访国际奥委会官员、外国冬奥代表团团长等各方权威人士,展现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及对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信心与期待。其中,多位受访者表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当之无愧。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是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也是中国在奥林匹克领域实力和重要性的象征。中国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助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普及,在中国和国际上都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 Jr.)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他多次访华,一路见证了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不断高涨的热情,为中国已经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感到开心。
赛前,加拿大籍国际奥委会高级委员迪克·庞德(Richard W. Pound)告诉南都记者,北京是国际奥委会的属意之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告诉我们,中国有能力、有经验组织精彩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我们相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也一定能做到。”
欧洲奥委会主席斯皮罗斯·卡普拉洛斯(Spyros Capralos)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继2008年的精彩夏天后,北京再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整个奥运会的历史性时刻。毫无疑问的是,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关键成员,中国通过举办这些盛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同与承诺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伟大的奥运遗产,表明北京有能力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世界需要北京这样的城市为运动员提供竞技平台,运动员也需要北京来实现他们的体育梦。中方应该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前奥运选手,英国冬奥代表团团长乔吉·哈兰(Georgina Harland)向南都记者阐述“双奥之城”在她眼中的特别含义。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高考来了!
世界期待中国·北京冬奥倒计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