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树的纪录被刷新。
今年5月上旬,一棵位于西藏墨脱县高76.8米的不丹松,更新了当时中国大陆最高树的“身高”。没过多久,5月1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团队宣布,在西藏察隅县发现了成片高大的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其中最高的一株高度83.2米,超过了此前曾报道的位于西藏的不丹松(76.8米)和位于台湾的台湾杉(81米至82米)。
日前,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了郭柯团队成员,了解这棵中国最高树的特点。据团队成员王孜介绍,这棵云南黄果冷杉在离地大概47米的位置分出了一个很大的树杈,离地70米高的地方又分出了一个树杈,“一般这类裸子植物很少分出比较大的树杈”。团队认为,这棵树很有可能在分叉的那一年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导致顶梢断裂,“比如被雷击,或者是被什么动物啃食了。这棵树受了很多伤,但它还是长得比别的树高”。
寻觅
察隅县察隅镇察隅河两岸山地和河谷地带,密林深处,人迹罕至,保留了高大完好的原始森林。
王孜告诉南都记者,团队的青藏高原二次科考“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研究 ,重点在藏东南区域,因为“这里是青藏高原森林与灌丛发育最好、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区域”。
2019年,刚开始跟进这一项目时,郭柯团队就发现察隅县有很多高大的树木。那年5月,他们在察隅县进行徒步调查,遇到了国道219的几位勘察员。勘察员们透露,他们的营地周边有很多非常高大的树,当时用全站型电子测距仪进行测量,发现有几棵树的高度达到了80米。
王孜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团队就想去对这些树木进行调查,但因为时间不够,未能成行。
2022年5月,郭柯团队再次来到察隅县回访,同时也打算对当年勘探营地周围的树木进行调查。但计划前行的那一天,通往预定调查地点的路塌了,他们只能在营地等待。
“那一天也没闲着,我们几个在附近徒步看了一下,觉得这里的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极其适宜高树的生长。”王孜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也给了他们继续调查的信心。
第二天,他带了一个师弟,徒步14公里到达预定调查地点。但“翻山越岭”后,两人失望地发现,当年的营地已经变成了拌料厂,周围只剩下了些小树。他们在路上搭上了施工队的顺风车,一直走到上察隅镇察隅曲北岸一段平坦的河岸阶地处。
到达时已经下午五点了。王孜和师弟挑选了七八棵较为高大的树进行测量,发现其中最高的一棵有78米,另外有两棵树达到77米,还有72、73米的树木。
王孜向南都记者解释说,国际上一般认为超过80米的树才是极高的树。在无人机的镜头中,他在靠近山路的地方看到了一棵及其高大的树木,粗略测量发现,这棵树的高度有83米。“其实也是比较喜悦的,因为直接从70米到80米,这是很难的突破”。事后说起,他仍然难掩兴奋。
第三天,得到消息的郭柯就带着王孜等人一起,对这棵树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发现是一棵大黄果冷杉,也叫云南黄果冷杉,高度有83.2米,胸径达207厘米。如果按3米一层楼换算,这棵树有近28层楼高。
测量
王孜向南都记者介绍,松科冷杉属一般分布在3000米至40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山地,立地条件艰苦的生境中。在这个区域,冷杉树可以高达40米,但受到风雪的限制,很难长得更高。
而云南黄果冷杉是分布在中海拔地区的树种,主要生长在2000米至2800米海拔地区。在这个高度,风雪对树梢的影响较弱,也为云南黄果冷杉提供更长的生长期。另外,云南黄果冷杉分布区位于原变种黄果冷杉的边缘地带,它和黄果冷杉有一定的差别,球果很长。
王孜告诉南都记者,云南黄果冷杉和黄果冷杉经常混在一起生长。在83.2米高树所在的区域,也有黄果冷杉存在的痕迹。但黄果冷杉的果子较短,树也较矮,大部分树高在50米左右。
他向南都记者回忆了测量树高的过程。
据悉,在这次测量中,郭柯团队采用了无人机广域勘查、激光测距仪辅助测量、无人机吊绳重复实测取均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木树高精准测量——无人机吊绳测量,就是用无人机飞到与树梢平齐的地方,放下吊绳,再测量吊绳的长度 。
测量中,必须找到一个可供无人机起降的平台,同时确保林间有空隙让它往上飞。而测量中最大的难点就是确定这棵树的树桩位置,“因为这棵树长在一个斜面上”。
最终,团队出于保守选择,使用了土层朝上大概20公分的位置为树桩进行测量。
“由于树是歪的,测量时如果飞机朝向它歪的那一侧,树梢跟树桩的距离会很远。”他介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团队在树倾斜的侧面进行了测量工作,让数据更加精确。在实际测量时,绳子离这棵树有3至4米。
同时,团队对测量过程进行了录像取证,并三次重复进行测量,误差均在半米内。测量三次后,取了一个均值,作为最终的数据。
王孜也告诉南都记者,后续将会联合北京大学遥感所所长郭庆华的团队,使用激光雷达对这棵云南黄果冷杉进行测量,以便对树高的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研究
这棵“高树”生长在一片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这里的林冠平均高度70米,阔叶树曼青冈是林冠二层的优势树木,样子很像常见的板栗树。而在曼青冈之上,才是云南黄果冷杉。若站在林中往上看,就会被密密麻麻的曼青冈遮挡视线,根本看不到云南黄果冷杉的树冠。
郭柯团队发现,这棵云南黄果冷杉在离地大概47米的位置分出了一个很大的树杈,在70米高的地方又分出了一个树杈,而一般这类裸子植物很少分出比较大的树杈。团队认为,这棵树很有可能在分叉的那一年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导致顶梢断裂。“比如被雷击,或者是被什么动物啃食了。这棵树就是受了很多伤,但它还是长得比别的树高”。
除此之外,这棵树长在河漫滩的最边缘,在一个小小的土坡上。由于土坡是歪的,树长出来的地方也是歪的。“当它的高度超过曼青冈这一层后,就维持着歪着向上长的状态,就像一把弓。”
从外形看,这棵树较为瘦长。王孜说,这棵树的径高比,即树高除以胸径的商为40。值越大,就表示树越细,“这证明它是一棵很高很瘦的树”。
在这棵云南黄果冷杉上,藤本与附生植物众多,目前统计到的共有46种。王孜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紫花络石、尼泊尔常春藤与匍茎榕。这三种植物一直延伸至主干34米处,有些藤本植物的粗度达到了6厘米,十分粗壮。
哪些树种有长成高树的潜力?
团队分析,对于这些高大的树木来说,想要长高有三个重要因素。首先就是树的种类,“不丹松、台湾杉、云南黄果冷杉,是中国三个主要的高树种类。再加上乔松、红桧,它们都有潜力冲击中国最高树的纪录”。
其次,树木所处的小生境也十分重要。河漫滩盆地、山坡、山麓这些地方最适合高树的成长和发育。比如这棵云南黄果冷杉所处的河漫滩,环境较为潮湿,土层深厚且比较发达,地势较为平缓,这些都是孕育这棵83.2米巨树的条件。
“排在较后位置的因素是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大风、地震。”王孜解释,在这棵云南黄果冷杉所处的河漫滩也曾发生过洪水灾害,而地震在西藏部分地区也非常频繁,但它仍旧长得很高,因此“可能证明外力对它的影响,要小于树种与小生境对树高的影响”。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杨天智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83.4米! “中国第一高树”
科学家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