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朝 6月9日,据国家网信办官网消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
国家网信办官网截图。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不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开展数据安全相关的认证工作——2019年3月,两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认证工作的公告》,正式建立国内第一个由国家推行的App安全认证制度,并由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开展认证工作。
公告显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决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鼓励网络运营者通过认证方式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保护。从事数据安全管理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按照《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实施规则》(下称“《实施规则》”)实施认证。
《实施规则》以GB/T 4147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为认证依据,规定了对网络运营者开展网络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进行认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此外,《实施规则》明确,认证模式为“技术验证+现场审核+获证后监督“。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到期需延续使用的,认证委托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提出认证委托。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数据安全管理认证是国内第二个数据安全相关的认证制度。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认证工作的公告》,建立了App安全认证制度。
CCRC主任魏昊曾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透露,除了聚焦前端个人信息的收集环节以外,CCRC还将针对后续的传输和使用环节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后台的数据安全管理,覆盖的不仅是个人信息,还包括重要数据和企业数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于6月9日公开撰文表示,除了上述两个认证,未来不排除还会开展针对其他产品的数据安全认证,以及针对服务的数据安全认证。
“作为网络安全企业,建议你首先去申请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你给别人提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服务,那么你自己得先做好。”他还表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强制的,但要收取一定费用。
左晓栋还提醒,“认证不可能完全取代测评。而且,即使是认证,就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言,其也只能证明某机构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安全,不能证明其他的。”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