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也要“有脑子”!九成房企物企已布局数字化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产
原创2022-06-10 10:59

后房地产时代,房地产企业和物业企业应该如何发展?

据观点指数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发布的《卓越指数·2022数字化运营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数字化至少将会在五个方面赋能乃至重塑房地产和相关行业,90%的受访房企及物业企业已经布局物联网、云平台、移动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设。

0609后房地产时代,或九成房企布局数字化,智慧社区成“必修课”(1)170.png

数字化赋能房地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 77561 亿元,GDP 占比约 6.8%。在行业降速时,房地产该如何蜕变?

白皮书指出,数字化运营的出现,给房地产行业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与机遇。早在 2008 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发展低潮时,信息化建设就被重点关注,2014 年行业再度陷入低迷,这一阶段信息化建设达到高峰期,而 2020 年疫情的出现,更掀起数字化建设的热潮。

“因为疫情冲击,使得企业的管理团队无法到达一线、工程师无法勘探实地、销售层无法与客户线下沟通、运营服务不能很好触达……种种困难成为助燃剂,令决策层深刻意识到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信息化以及在线化,而是要加快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布局速度,利用数字化进行裂变,甚至未来能够实现智慧化”。观点指数认为,数字化至少将会在五个方面赋能乃至重塑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对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站在资产和客户的角度,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和服务的质量;基于数字化思维的建立,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供应链的重塑,实现各方入局者的产业联动;基于数字化转型本身,积极推动数字化生态圈建设,在未来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中占据主动等。

白皮书指出,未来 20 年,中国新增住房的增速将放缓,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下一个 20 年将以居住和民生为导向,围绕房地产开发带动整个供应链经济,进入后房地产时代。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将加速进入数字化带来的效率为王、管理红利时代。以住宅开发为例,与消费者进行需求互动,如交通、户型、装修风格、使用场景等个性化需求等等,都离不开数字化运营积累的数据支持。

如今,80、90、00 后成为主要消费力量,他们无一例外受到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后两者,一出生即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形成对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科技产品的使用习惯,更享受由此带来的高效率、快捷、个性化的美好生活体验。

观点指数认为,在现阶段的数字化运营过程中,受到销售疲软与预收资金监管的影响,开发商投入老旧住宅的数字 化运营资源有所谨慎。相反往往会出于提高楼盘销售、提升物业范围与多元化赛道的目的,将聚焦点与发力点集中在新开发楼盘中,这将加速住宅领域的数字化运营,带来新的发展高度。

智慧社区已成房企物企“必修课”

观点指数研究院以住宅开发、商业地产、物业服务、园区运营、文旅发展、养老运营、经纪服务等行业为支点,聚焦数字化运营发展,向 240 家样本企业发出问卷。

调研显示,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运营主要分布在与数字化运营密切相关的各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57.89%) 以及资产管理及服务(42.11%),多集中在写字楼、购物中心、工业园区等资产上,这或意味着数字化运营在“住宅+ 服务”以及文旅、养老等领域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社区管理新理念与新科技的结合,目前地产行业内已经广泛认可打造智慧社区,90% 的受访房企及物业企业已经布局物联网、云平台、移动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设。智慧社区已经成为开发商与物业企业的“必修课”。

0609后房地产时代,或九成房企布局数字化,智慧社区成“必修课”(1)1447.png

据悉,房企与物企现阶段在智慧社区方面,主要成熟布局包括安防管控、在线业务与能源管理等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7 成受访企业在软件管理上的投入时间更早且投入规模较高,主要是基于新的社区经营管理类的软件,包括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智能化和管理理念的植入。硬件部分因涉及到许多科技类的辅助设备所以包含范围更广,包括基于 AIOT 与新 IT基建的运营模式的植入,亦涉及到一些硬件类的改造。

近 9 成物企认为智慧安防是构建智慧社区的核心,也是资源投入的重点。落地的技术主要包括人行、车行、监控以及衍生技术包括智慧停车、访客管理、自动监控等。另一项是消防设备设施监控等能力,协助社区治安防控、隐患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8 成受访物企表示“降本”是智慧社区的最直观体现,而效率提升需要较长时间呈现。近 7成企业明确指出,智慧社区的定位并不在于增值服务,而是基于客户的需求角度来发展,关注人的感受、注重于服务。智能家居领域的接触点则主要围绕自动化安防、应用环境管控与消费服务。近三成接受调研的房企和物企处于智能单品的应用阶段,约 50% 居于“场景”的联动阶段,未来运营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南都·湾财社记者邱永芬

编辑:李美钰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