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中国占7席:上海港、深圳港居前列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2-06-10 17:27

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6月10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用一组数据介绍了十年来水上交通的发展情况。

WechatIMG5776.jpeg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

一是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是2659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依托主要干线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都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二是运力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运输船舶12.6万艘,净载重量2.84亿吨,集装箱箱位是288.4万标箱,载客量是85.8万个客位。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这些年在加速发展,我国控制的海运船队的运力规模是3.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注册船员180余万人,年均外派的船员近14万人次,都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其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在反映港口装卸效率方面,我国主要港口平均作业时间都明显优于国外主要港口。

徐成光介绍,据统计,今年5月份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时间、在泊时间分别是1.98天、1.04天,明显低于国外主要集装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3天和2.4天。我国自动化码头已经建成的有10座,在建的有8座,均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疫情以来,水运物流的供应链始终稳定畅通,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四是水上安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船舶碰撞桥梁、商渔共治等专项治理行动。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数、死亡失踪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比十年前分别下降了52.2%44.8%72.1%51.6%另外,应急救捞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这几年先后妥善处置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桑吉轮”碰撞燃爆事件,参与了韩国“世越号”客船的打捞。“这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徐成光评价说。

编辑:程姝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解码“中国这十年”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