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携手非遗,打造“非遗工匠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2-06-12 09:07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12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联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非遗工匠汇”,通过展厅导赏、非遗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实现文博界和非遗界跨界奇遇,探寻广作传统工艺所承继的中西交融与工艺之美。

18-19世纪,在广州“一口通商”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广作传统工艺获得了澎湃的发展动力,一件件风靡中西方的工艺精品由此诞生,不同技艺百花齐放,一同展示出广府匠人工艺的精益求精与融会贯通。而这些承载了非遗技艺的文物,时刻在唤醒着我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记忆、认同与自信。

WechatIMG4531.jpeg

观众们跟随广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广文细品粤博馆藏的广钟文物

6月11日上午,“非遗工匠汇”拉开帷幕。在广东省博物馆四楼历史展厅及三楼“丝路光华”展厅,观众们跟随广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广文,细品粤博馆藏的广钟文物,从装饰、形制、机芯等方面,从同时期各国及不同时代钟表工艺对比的角度,解读以广钟为代表的中国钟表历史的巅峰时期。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见证发展历程、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11、12日全天,粤博二楼大堂匠心辉映。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俊威,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通过广作作品赏析、工艺雕刻、图形绘制、非遗作品结构拼搭等,与市民观众共同分享广作的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强化了市民观众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WechatIMG4530.jpeg

小朋友跟随老师体验红木宫灯制作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非遗工匠汇”,旨在通过文物具象地展现非遗所蕴含的工匠精神,通过非遗鲜活地展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并以“非遗+文物”共同讲好广州故事,进而倡导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通讯员陈浩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