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开展“双师协同课堂” 助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2-06-13 19:48

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李沁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妍妍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日前,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微格实训室内,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周昊妍正在线上为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进行授课。屏幕的另一端,思源实验学校的刘老师在课堂上协同辅助,课堂新颖有趣,学生兴致盎然。

华师1.jpg

近年来,国家卓越教师计划的提出,以及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地,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提出新要求。2022年来,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尹睿联合希沃高级教学研究顾问袁晶发起“双师协同课堂”项目,连接在校师范生与江西省赣州市杨梅小学、赣州市田心明德小学、赣州市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3所学校进行远程结对,开展“双师协同课堂”线上教学实践。

云端课堂助力师范生创新实践

受疫情影响,师范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增加了不少难题。随着线上教学新常态发展,2021年起,尹睿开始探索新形势下如何突破时空界限,解决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上“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尹睿与袁晶进行深入探讨,依托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发起“双师协同课堂”实践项目,即师范生在学习了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后,借助信息化教学录播设备,由师范生作为主讲教师、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开展远程协同教学,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增强其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时代责任与职业担当。

华师2.jpg

“在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师范生主要通过模拟教学或者观摩一线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这对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与建构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师范生缺乏真实教学场景的感知与体验,在模拟教学时容易出现设计理想化、教学预设化、学生悬置化的问题。通过与一线教师结成教学研共同体,在一线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走进’真实课堂,有助于师范生回归现实,切实从学生角度开展教学。”尹睿表示,“双师协同课堂”对于师范生而言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如今通过2022年春季学期的应用实践后,打通教学实践“最后一公里”,让师范生不再受时空限制,体验并完成真实课堂的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启买介绍,面向师范生成长,教师发展中心基于智慧课室设置实训空间,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的要求,以技术手段支撑师范生呈现信息化教学的新样态,助力我校高素质创新型卓越教师的发展与培养。

校企结合推动教育实践创新落地

据了解,华南师范大学“双师协同课堂”项目的构思来源是“三个课堂”应用实践。2020年,教育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三个课堂”应用的推进,全国各地区域除了通过建设“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助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跨区域对师范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也成为一种创新型探索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也让一线教师能从中受益。

“一线老师可以通过‘双师协同课堂’获取高师院校前沿的教学方法,也具体了解到听课端的真实情景,帮助农村教师能力提升。”袁晶介绍道。

硬件设施打造是该项目创新实施的第一步。借助希沃录播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让“双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实践项目开始后,很多师范生积极报名参与,充分准备课件内容,充满信心来上课。这样的‘第一堂课’也是师范生们从理论学习迈向真实实践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体验。”尹睿表示,之后将通过产学研结合,汇聚高校、研究院所、一线名师、企业等多方力量,组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促成项目落地,从而稳定发展。


摄影:南都记者 孙小鹏

编辑:孙小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