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基层,激发基层活力,佛山南海吹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攻坚战的冲锋号。6月13日,南海区召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现场发布并解读了《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从5个方面推出13项创新举措,全面覆盖基层的党建、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领域。
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南海区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步入深水区,直面村社尤其是经济社一级存在的权责倒挂、基层治理结构不顺畅等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党建引领,从源头理顺和规范基层治理权责,完善村社经济发展机制和村社社会治理机制,从社会治理的末端激发发展新活力,以一系列配套政策“组合拳”,打开了南海一揽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抓住突出矛盾
推进基层治理向村社一级延伸
当天的大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直达经济社一级,是全区少有的“万人大会”,足见南海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完善村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性、紧迫性。
“南海发展的动力活力在基层,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最突出现象是’政府干、群众看’,问题的根源在于村(社区)一级与经济社一级的’权责倒挂’。”作为此次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攻坚战的“总指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对基层矛盾的分析一针见血。
数据显示,目前,南海有集体经济的村居222个,下辖经济社2047个,村社两级集体资产总额达570多亿。其中,农村集体物业和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一级,经济社享受了主要经济成果;而经联社则承担了村居治理的主要责任,从而导致了经济社和经联社发展不平衡、权责倒挂的现象,继而带来了土地利用碎片化等一系列治理难题。
理顺基层治理权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摆在南海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这个答案将关乎南海未来至少十年的发展大局。
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和调研,南海区正式印发 《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农村基层,进一步规范村社权责,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中心,完善村社经济发展机制完善村社社会治理机制。
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显著增强,镇(街道)村(社区)统筹明显强化,经济社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基层群众自治活力进一步提升,形成系统完备、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同级地区前列。到2030年,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推行5大机制改革
全面提升南海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南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顽疾”。《意见》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围绕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深化党群联系服务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创新要素配置机制等五方面改革,推出13项重点改革举措,全面覆盖基层的党建、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领域,着力解决基层“政府干、群众看”难题,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为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社权责,南海将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健全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事务决策机制,支持各镇(道街)优化经济社选举办法,探索建立当然代表制度,完善经济社重要事权清单制度等措施。另一方面,通过由村(社区)党组织从经济社党支部委员、经济社社委等基层骨干中选任一批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进一步规范村居民自治,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落到实处。此外,还对农村集体土地和物业开发利用作出进一步明确规范,经济社所属面积小于30 亩的单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开发,应委托经联社或区镇国企经营整合至50 亩以上连片开发。支持有条件的经联社集约经营经济社土地和物业,经表决同意后可将经济社的土地直接确权给经联社。
南海将还深化党群联系服务机制,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凝聚共识。深化直联制度,通过抓实机关党支部与经济社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化“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直联制度、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措施,推进直联驻点进一步下沉到经济社;通过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开展“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下沉至经济社,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社干部、农村集体资产强化综合监督,探索建立经济社干部终身追责制度,推动基层干部更加担当作为,为坚持原则、尽职尽责、攻坚克难、积极推动改革的村社干部撑腰鼓劲。同时,建立镇(街道)对经济社一级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建设用地指标、监管执法、行政审批、负责人津补贴等和考核情况挂钩。
在健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治理效能、降低治理成本,逐步实现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的转变。
此外,将在创新要素配置机制方面,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荣誉成员”制度、健全完善经济社社委干部队伍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对涉及村社的区镇财政资金强化立项统筹,更多采用竞争性分配、以奖代补等形式,集中财力支持标杆项目,建立对薄弱村(社区)动态帮扶、长效振兴机制。
系列配套政策
把党建资源“一插到底”
《意见》在突出改革创新性的同时,强调给予各镇(街道)、村社更多的自主权,允许结合实际选择推进的具体方式和时机。此外,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从顶层设计入手,打出一套有南海特色的政策组合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南海改革发展之需,尤其是加强党建工作向经济社一级延伸,是南海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的重点。为此,南海区组织部制定了《南海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队伍大抓服务工作方案》,并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对试点工作要求制定了《南海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在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其中,提出按照“一轴三网四抓”基本框架,以整合区镇党建力量和资源下沉村社为主要抓手,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推动区、镇、村、社、组(户联系党小组)五级联动,构建贯穿区镇村社“一插到底”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动力主轴,形成以上带下、上下贯通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组织建设一联到底、村社队伍一管到底、基层治理一抓到底”。
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南海区志愿服务力量深入一线,南海制定《关于凝聚新乡贤力量助推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
前者明确自2022年起将每年开展一届“南海新乡贤推荐命名”活动,每届选树一批有品德、有能力、有学识、有声望、有公益心的新乡贤,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新乡贤参政议事章程,推动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参事会”“新乡贤工作室”等组织,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新乡贤回乡奉献力量创造便捷有利条件。
后者则提出,南海将通过发动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多元力量的数百支志愿服务队,结对到全区有经联社的村(社区)并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引导带动村(社区)、经济社及村(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到2022年底,“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将实现全区222个有经联社的村(社区)都分别至少有 1 支固定结对志愿服务队,结对覆盖率达100%。各村(社区)与结对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共同开展 1 次志愿服务活动,年内至少解决1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服务惠及全区至少100万市民群众。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实习生张舒婷 通讯员 南宣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