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逝者账号引发的纠纷中,涉及银行账户的遗产处理最为集中。南都记者查阅公开的裁判文书发现,近年来,各地均发生过不少案例,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银行大额存款的提取上。那么,银行账户遗产到底如何处理?
广东一国有银行告诉南都记者,一般来说,已故存款人配偶、父母、子女凭已故存款人死亡证明、可表明亲属关系的文件(如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凭已故存款人死亡证明、公证遗嘱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单独或共同向存款人所在银行提交书面申请,办理存款查询业务。但根据相关规定,继承人无权获取逝者的银行账号转账记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南都记者了解到,逝者家属如果办理的银行账户余额小于5万元(可认为属于小额存款),可依据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有关规定执行。上述国有银行称,已故存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办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需提交死亡证明等能够证明已故存款人死亡事实的材料,及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提取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亲笔签名的承诺书。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办理,还需提供指定提取相应的公证遗嘱。
但不少案例显示,容易发生纠纷的一般是银行账户余额大于5万元的情况。记者咨询了解到,这种情况需凭公证部门出具的继承权证明文书或法院出具的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办理。其中,办理遗产继承公证无疑是更为简便的途径,但往往出现当事人因资料缺失无法在公证处办理相关公证的情况。
如此前南都曾报道,广州市民梁女士母亲突发脑梗身故后,单位发放的6万元丧葬费打入了其母生前工资卡内。梁女士前往银行支取被告知需持遗产公证方可支取,但其母亲相关资料缺失无法在公证处办理遗产公证,故该笔丧葬费在卡内一放就是2年,一直无法取出。
对此,有律师人士也建议,司法文书裁判的效力等同于遗嘱公证,如果办理遗嘱公证存在难度,只能选择走司法途径。
统筹:李欣 苏芬南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魏志鑫 许爽 实习生 陈佳琪
创意:吴金泳 陈锦琼 詹晓赞 实习生 詹紫
设计:沈淑婷
编辑: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调查:逝者身后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