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广州“消失的月饼”第二季推“月光宝盒”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2-06-15 19:18

备受关注的广州“消失的月饼”第二季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期间推出,主办方广州博物馆和中国大酒店的初心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希望文创的成果为市民共享,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

2022年“消失的月饼”第二季推“月光宝盒”

微信图片_20220615104054.jpg


广州博物馆藏“清·红木雕八仙框白缎绣花鸟纹挂屏”是国家一级文物,采用传统广绣钉、拼、堆等针法,四幅内容分别以孔雀、凤凰、锦鸡、梅花鹿在山林中悠然自得的形态。画幅中还有绣有松树、牡丹、瑞鸟、仙鹤等图案,合起来则寓意“丹凤朝阳”“鹿鹤同春”,有健康、长寿、幸福、吉祥之意;挂屏边框以“卐”字纹,团寿为地,其上为雕刻八仙人物及“福禄寿”。在“鹿鹤同春”画幅的左下角,绣有“广东”和“绣庄彩元”字样,为清代贡品。

广州博物馆藏“清红木雕八仙框白缎绣花鸟纹挂屏”新.jpg

今年,广州博物馆以此挂屏为创造灵感,将文物图案运用到月饼礼盒中,提取孔雀、凤凰、锦鸡及梅花鹿等元素,搭配碧绿色外观和精致黄铜锁扣装饰;礼盒以古风首饰盒为基础,正面勾勒出“柿柿"(事事)如意的纹形;再次携手中国大酒店隆重推出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粤色中国·月光宝盒”文创月饼。

“月光宝盒”中复刻消失的西施醉月和银河夜月,还有三款新口味

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介绍,第二季“消失的月饼”继续秉成第一季从民国菜谱中选取月饼复刻还原的理念,还原出诗意十足的西施醉月和银河夜月,另一方面在传承的同时,加入更多创新的元素,研发出颇受年轻人喜爱的XO酱干贝月、养颜的玫瑰燕窝月及当季避风塘蟹肉月三款口味,并呼应百年前的命名风格,分别取名“珠宫映月”“花香融月”和“观海蟹月”。

今年“月光宝盒”中“消失的月饼”为西施醉月和银河夜月,均为中国大酒店大厨们从百年前的月饼食谱上面写的配方复原而成。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西施醉月”的主要馅料成分为冬瓜蓉,虾肉、猪肉、广式腊味、白酒、金华火腿肉、酿造酱油、香辛料、食用盐等。而今年崭新亮相的“银河夜月”主要成分为绿豆、白芸豆、腊肠、猪肉、虾肉、火腿等。

月饼“甜咸之争”持续,创新口味“年轻人说了算”

“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粤色中国·月光宝盒”.png


中国大酒店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瑞明透露,“今年月饼礼盒”中既有2款“消失的月饼”系列一中的“西施醉月和银河夜月”,又有全新的口味,惹味的XO酱干贝、养颜的玫瑰燕窝及当季避风塘蟹肉三款口味,这三款创新口味都是根据市场调查后,听取了年轻人的意见才确定的。

近年来,年轻人爱“国潮”多数只是爱上国潮的“外壳”,而通过创新口味让年轻人真正爱上国潮文创月饼的“内里”,或正是今年“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的真实用意。

每逢中秋佳节,国内南北方便有“月饼甜咸之争”,从“消失的月饼”来看,广东过去的“咸”月饼口味居多,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去年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豆蓉是绿豆制作,这种馅料在‘天书’中有记载;高度复原的5种口味月饼中加入了广东腊肠、五花肉,呈现出甜中有咸,咸中带鲜的特点,遵循古方但按照现代的健康需求配方,少油低糖等要求”。今年全新口味的月饼XO酱干贝月、养颜的玫瑰燕窝月及当季避风塘蟹肉月都是中国大酒店大厨师傅们均以“老手艺”制作而成。

中国大酒店餐饮总监张艳玉介绍,2022年消失的月饼第二季“粤色中国·月光宝盒”将推出1万盒,均为定制生产。这个“月光宝盒”为纯手工制作,演绎现代审美下的“新国潮”,也可重复使用为首饰盒等新用途。

该餐饮负责人还透露,“今年,中国大酒店的其他广东传统月饼如莲蓉月饼等也将持续销售”。

广州有了“消失的名菜”品牌

800x482_62a9a73200bb2.jpg

800x534_62a9a73009297.jpg



自2020年首次,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跨界合作以来,双方已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利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资源和研究力量,实现餐饮界技术力量和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在推出“消失的名菜”第一季后,2021年中秋节推出“粤色中国”,以五款传统月饼“还原”了民国广州月饼之味,并以广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清·黑漆描金开窗庭院人物图缝纫盒为原型改良制作月饼包装盒。

至今,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为“消失的名菜”设计了专属的品牌LOGO,这在博物馆界与酒店业都是一次创新,由此将衍生出更多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推动“消失的名菜”向品牌化发展。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介绍,“消失的名菜”品牌LOGO以“传承与重塑”的核心理念,通过七巧板拼砌而成,体现广州人包容与创新的时代特点。五行墙、满洲窗等元素则刻上浓浓的岭南文化韵味,寓意“消失的名菜”品牌讲好新时代文物故事,守护本土历史文化;宫廷屋檐、镇海楼屋檐与碗则代表名菜,寓意“消失的名菜”开创性地让封存在博物馆文物中的菜式得以“复活”;红黄绿蓝的色彩寓意酸甜苦辣的味觉体验。标识的点睛之笔则在于“碗”的图案,采用不着色的方式,生动地将“消失”二字的内涵用平面方式表现出来。

广州的“文旅项目”到“文创品牌”用了3年时间,虽然将“消失的”粤菜、月饼、点心乃至饮品等,从博物馆的“故纸堆”里复刻到百姓享用的餐桌上这个过程道阻且长,但文旅合作双方秉持匠心,行胜于言,终成品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