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6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示养老诈骗的常见手段。其中,一被告假冒中医专家,将普通“中成药”高价卖给老年人,共骗取9位老人31.9万元,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最高检介绍,2020年11月起,叶某、纪某等人开设艾灸馆,选择年龄大、家境殷实、曾有过大额消费记录、子女不在身边等特点的“病人”作为诈骗目标,通过设计话术、反复电话联系、安排上门接送等,将老年人骗至诊所。然后,由纪某假冒中医专家坐诊,进行虚假“问诊、把脉、开方”,将普通中药材制作的“中成药”谎称是含有名贵药材的中成药,高价卖给老年人。至案发,共骗取9名老年人31.9万元。公安机关立案后,被告人退缴全部赃款,已发还各被害人。
2021年9月28日,上海市宝山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叶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判处纪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最高检表示,开设中医诊所,以民间专家中医诊疗为名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仅侵害老年人的财产安全,还可能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假借行医之名,通过虚假宣传以高价销售不具有实际价值的药材骗取钱财的,应当透过行医表象看到诈骗本质,依法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