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示着暑热季节的到来,也意味着全年用电用煤高峰临近。
夏季用电高峰期,我国电力有保障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晶撰文指出,得益于各部门各地方对能源迎峰度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提早部署、多措并举,今夏我国能源保供稳价效果持续显现。目前全国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电力多元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员工李策在220千伏漕溪变电站内巡检,确保城市电网平稳运行。新华社发
夏季用电紧张成常态,保供稳价压力不断加码
杨晶指出,今年以来我国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外能源市场形势。
首先是近年来我国夏季最高用电负荷逐年快速攀升。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从2015年的7.98亿千瓦快速升高至2021年的11.92亿千瓦,大幅增长近50%。“十三五”以来夏季局部地区高峰用电时段紧张成为常态,迎峰度夏保障电力供应的难度日益增大。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夏季极端高温不但造成空调负荷激增,还会使火电水电风电机组出力下降,连续阴雨造成光伏发电显著下降,进一步加大电力保障压力。
同时,国际煤价大幅上涨也推升了国内煤价。2021年世界煤炭需求反弹,市场供需紧张,煤价大幅走高,欧洲ARA港动力煤年均价格比2015~2020年平均值上涨了78%。2022年乌克兰危机加剧能源市场动荡,煤价延续上行趋势,上半年欧洲ARA港动力煤价格再度上涨75%。我国煤炭供应长期以国内为主、进口为辅,年进口量约2~3亿吨,仅占总消费量的5%~7%。但由于国内煤炭市场化定价程度较高,进口煤价格对国内市场煤价区间底部起到支撑作用,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必将有力推升国内煤价。1-5月我国煤炭进口均价高达1018元/吨,是2015~2020年平均值的2.1倍,国内煤炭稳价面临较大挑战。
石家庄黄骅港煤炭港区翻车机房。新华社发
政策组合拳发力,我国用煤用电有保障
在复杂的国内外能源市场形势下,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督促增产增供,强化调度平衡,实现了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有序。
我国煤炭供应规模(产量与进口量之和)。
首先,煤炭供应稳定在历史高位。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主体。自2021年11月以来国内煤炭产能加快释放,叠加新增3亿吨煤炭产能政策的实施,全国煤炭高位稳产,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的历史最高水平。即使考虑到进口煤小幅下降,上半年国内煤炭供应规模也居于近十年高位(见上图)。二季度主要铁路结束检修,运力恢复,大秦线4~5月累计运煤6740万吨,带动环渤海港口库存水平稳中有升,秦皇岛港存煤量保持在500万吨左右。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周报显示,6月上旬电厂整体库存同比增加2408万吨,库存可用天数24.9天,继续保持在近两年同期最高水平。此外,煤炭价格涨幅有所回落。
其次,电力多元供应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近年来电力装机规模不断提升。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达24.2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其中,煤电装机11.1亿千瓦,占比保持在46%左右的较高水平,有利于发挥“压舱石”作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主要电源发电形势较好。5月清洁能源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有利于保障电力供应。受二季度南方降水偏多,三峡水库流量处于历史高位等影响,水电发电量显著增加。5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6.7%,占全国发电量19%,预计今夏水电发电形势仍持续较好,有利于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保供稳供。5月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至接近12%,在潜力。1~5月风电发电量同比增加9.5%。此外,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4.5%。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