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高企,中国为何物价稳定?国家发改委专家解读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6-18 13:36

2022年以来国际通胀水平快速上升,美国、英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为8.6%、9%,继续创40年历史新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大宗商品研究室副主任刘方撰文指出,全球通胀“高烧不退”,中国是全球物价“减速器”“稳定器”。

pic_1096530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的盒马鲜生超市,员工在开店营业前上货。 新华社发

中国物价水平一直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1年中国全年CPI平均涨幅为0.9%,2022年5月CPI同比涨幅2.1%。PPI连续七个月回落,5月PPI同比涨幅为6.4%,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文章认为,在世纪疫情、全球供应链紊乱、全球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的大势之下,中国始终履行着大国担当的责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做好重要大宗商品和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为平抑全球物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进而促使中国物价水平一直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与国外高通胀水平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已成为全球物价水平的重要“稳定器”

中国是120多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6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章指出,中国一方面率先复工复产复市复销,对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应对输入型通胀压力,充分发挥保供稳价机制的作用,努力实现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的自我内部消化,使原料成本上涨向终端出口商品价格的传导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全球通胀上涨压力。接下来,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对粮食和能源的保供稳价力度。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赵唯佳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