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何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专家解读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2-06-18 15:08

南都讯 见习记者赵唯佳 发自北京 最新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达到8个,CPI同比涨幅在10%-20%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45个,涨幅在20%-50%的国家有10个。金砖国家中,除中国外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CPI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1.7%、17.1%、7.0%和5.9%。

pic_1123719

6月14日,顾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超市购物。瑞典中央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瑞典5月通货膨胀率为7.2%,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    新华社发

按照经济学公认标准,人们一般把通货膨胀水平超过50%的情况定义为恶性通货膨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志成撰文指出,中国在国际能源粮食价格高涨、供应链瓶颈未完全缓解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经验”。

文章提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本轮国际通胀的重要受害者。究其根源,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其国内政策和国际治理中的一系列错误做法是引发通胀的根本原因。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资源禀赋不佳,需要大量进口日用品、能源和粮食,在国际贸易体系受冲击、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不得不吞下高通胀的苦果。

大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高企与中国通货膨胀总体稳定形成了鲜明对比。文章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差异。“在近两年的宏观调控中,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奠定了物价稳定的货币基础;在保供稳价工作中,我国注重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政策手段,综合运用供需双向调节、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等政策工具,采取加强市场监管、加强预期管理等举措,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