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大艺博FREE计划第五期(2022-2023)“数据与叙事”主题系列迎来首位青年艺术家个展——张振「数据升维U拟态临场」。来自辽宁的青年艺术家张振,通过独特的跨未来叙事的后戏剧剧场,呈现他关于科技与未来、科技与艺术的各种构想与试验。
幽蓝的紫光灯,暖黄闪烁的灯管,装满凸面镜的高大支架,晦涩的影像,充斥空间的隐约啸叫声……各种叫不出名称的装置与设备伴着现场昏暗的光线与声响,一下子把步入非空间的人们拉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泾渭分明的关于未来的虚拟剧场。
“艺术与科技下的试验剧场”系列的代表作《现象级:跨未来遗迹叙事的异质剧场》(2020),这组作品是张振硕士阶段的毕业创作,在近年参加了很多展览和获奖。作品主要呈现和探讨了未来之后,以跨未来遗迹叙事的方式思辨人类在未来和自然、科技、社会的发展关系。
张振1993年生于中国辽宁,2013年考上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舞台设计专业。在本科阶段,张振并不满足所学,出于对更高级的舞美设计的追求,他接触到如大卫·霍克尼、安尼施·卡普尔等当代艺术家跨界到舞台设计中的创作案例,便萌生了强烈的跨界到当代艺术中去看看的想法。
毕业那一年,恰逢鲁迅美术学院成立当代艺术系(现实验艺术系),张振便成功考上其首届研究生,开始智能科技艺术与设计方向的当代艺术学习与研究。这个新颖又代表着未来趋势的交叉学科与方向,打开了张振的艺术思维,开启了他全新的思考方式。
《未来场系:后自然拟态复刻》(2021),这是张振毕业后在四川美术学院驻留时期创作的,它是“未来生态场系”系列的第一组作品。这个系列是关于深入探讨未来话题与科技艺术共生的研究方向,拟构对未来世界多层级生态的寓言式探讨和拟生式生成未来多种特定混合试验状态。
张振近年一直专注于新媒体空间装置、科技生态装置、行为艺术等领域的创作实践。他关注的面向比较多,其中一个关键词是“未来”:对于整个人类群体与未来多层级生态矛盾之间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思考。
张振坦言,关于未来的呈现是一个伪命题,但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思考是在大脑中真实发生的。他的创作并非对未来的单纯的凭空想象,其中还包含以当下的现实去呈现未来再反过来思考当下。这里面有一个对于虚与实的探讨。
本次个展,正是一次关于未来话题的创作呈现。个展主题为“数据升维U拟态临场”,这种去自然、去感性的、程式化的词语组合,一下就把人们拉进了一个数据化的虚拟世界。
张振结合非空间展览现场特别创作的一件数据装置作品《亼据》(2022)。“亼”字音、义同“集”,“亼据”就是数据的采集、集合,“亼”上“人”下“一”的文字构成,又有“一人一数据”的暗指。
张振在介绍主题时说到,“数据”在今天犹如人类分身一样存在,可能触碰不到却像在另一维度时刻跟随;而“拟态”是他创作的一种呈现方式和意图,虚拟建设未来某种景观降临现场与观众互动发生新的关系。“U”并集原本是数学概念,在这次主题中它作为一个连接和混合概念的作用,使数据拟态,升维叙事降临于现场。
借此展览主题,张振一方面想传达给观众数据化的虚拟世界离我们现实生活并不是远离的关系,它是并存在当下与未来的;另一方面是如何用思考未来的方式来反思当下。展览至7月8日。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张达轩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