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6月21日,教育部举行第五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在会上介绍,以集团化办学方式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治理“择校热”顽症的一项改革亮点。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李明新指出,2011年,北京小学在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在随后的10年间,该校在北京西城、房山、大兴、通州、丰台的分校,吸引了众多片区内学生的“回流”,极大抑制了择校热的持续升温。
李明新举例,曾经北京天宁寺小学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而且多为非京户籍的流动人员子女,周边北京户籍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去择校。2014年进入集团后,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当年就实现了本地户籍孩子的大量回流入学,达到了6个班。七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每年新招一年级14个班。目前,学校办学规模已经从进入集团前的450人,发展到了2300多人。
李明新说:“天宁寺周边的家长不再择校了,而是就近高高兴兴送孩子到‘天分’(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上学。家长们都称赞,‘天分’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了北京小学优质的教育。”
李明新认为,公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从新生事物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实践所认可,带来的好处是:择校热大降温,教育生态得到恢复。
他指出,用均衡方式实现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机会公平上,而应更重视过程的公平,比如北京小学在集团化办学中,提出从强调‘输血’到注重‘造血’的队伍培养策略,通过高质量的互动式集团教研活动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