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入道法题 历史题“长安城”印象深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2-06-21 18:36
WechatIMG11946.jpeg

6月21日下午,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考试结束。南都记者在现场采访的考生大部分表示两门考试题目常规,难度差不多,与平时相比较为简单。在考试结束后,广州市有关教学研究专家也对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进行了深度分析。专家表示,道德与法治试题强化情境设计,设置不同能力进阶的问题,“只背只记考不高”;历史则聚焦四史教育 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考生:两门考试题目常规 难度差不多

6月21日下午4点45分,随着交卷铃声打响,大批考生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走出。“感觉今天的卷子都做得很顺手。”来自十六中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历史题目很多都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想来了解唐朝需要查阅什么书。”

另一位同学则表示今年出了不少需要阅读历史文献的题目,自己不是很擅长。他认为这意味着历史科目的学习应注重更多实用意义。

WechatIMG12567.jpeg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学生离开考场。

“这两门考试难度是差不多的,总体都比我平常练习时更简单。”下午4:50分左右,第一位走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考点的女生告诉南都记者,本次政治考试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内容,让她感到比较新奇。“历史和政治两门的题目都比较常规,做题的时候我心态很放松,速度也快。今晚不打算做题了,背背单词就好。”

现场的莫同学表示,如果把两门科目在难度上进行比较,历史相对更难,但总体而言两门科目难度均不高。“我感觉关于党史和西欧方面的世界史考得会偏难一些。”莫同学回忆道,两门考试的题目比较常规,自己心态平稳。“明天英语考试我要第一个冲出考场!”

在广东实验中学考点,上午和下午都最早跑出考点的齐同学向记者表示:“历史考了长安城,难度都不大,时间把控上没有问题,都有检查的时间。”

另一位司同学表示自己是个历史迷:“唐代的工程建筑,关于长安城的题,可能考的会比较灵活一点,其他题都是特别简单。”司同学还提到道德与法治的题目相对灵活一些,选取了很多热点材料,例如反家庭暴力。

不过,也有同学认为此次道德与法治卷子“挺难的”。“选择题和往年差不多,材料题关于共同富裕的题目没太读懂。”广东实验中学考点的王同学说道。

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蔡同学对下午的考试总体感到满意,她称,稍微有些难度的是《道德与法治》卷中最后关于新时代长征的小论文。

道法:“只背只记考不高 ” 强化情境设计

广州市有关教学研究专家对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进行了深度分析。专家表示,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用广州、广东、中国故事,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有意思。

从考查知识的维度看,试题关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知识。试题避免纯记忆性内容考查,把考生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中解放出来,“只背只记考不高 ”。试题强化情境化设计,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有效考查考生综合素质。

如试题要求考生说明广东是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共享发展成果等学科大概念。这样的考查方式,意在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减负提质增效,发挥好考试对教学指挥棒的正向引导作用。

从考查能力的维度看,试题设置不同能力进阶的问题。考生通过从简单到复杂、渐次深入的回答,展现出从低阶到高阶的能力,让考生学有所答,增强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获得感。

如试题第1问考查国家机关行使的职权,属记忆理解类试题,相对简单;第2问考查是否赞同法律个案中行为人的做法并说明理由,属分析评价类试题,难度较前一问略大。

从考查水平的维度看,试题考查兼顾学科基本能力和深度学习品质。如试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导语,要求考生围绕“新时代的长征,由我接力”为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试题从“认识”的层面,考查考生能否从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出发领会三名红军女战士和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从“认可”的层面,考查考生能否有意识地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从“认同”的层面,考查考生能否将走新时代长征路的使命内化于心;从“认定”的层面,考查考生能否自觉地承担起接力新时代长征路的任务。

试题着力引导考生树立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从考查情境的维度看,创设以真实生活为核心的试题情境。情境涉及的话题着重讲好中国故事,凸显广东广州元素,不回避热点,不避开重点,而是迎着热点上,聚焦重点考。

试题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先进人物的故事和考生身边的故事等。

试题涉及的人物故事有红军长征中三位女战士半条棉被的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顾诵芬的故事、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的故事等。

历史:聚焦四史教育 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今年广州中考的历史试题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 “双减”政策要求,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专家表示,历史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根铸魂,聚焦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试题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试题考查了商朝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美的书法艺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等。试题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史实和重要历史线索,考查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掌握及认识程度,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如试题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光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启智增慧,培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如试题通过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历史,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如第26题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依照课标的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多种素材。此题首先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选择史料的基本方法,继而引导学生将文献史料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相互印证,要求概括唐朝长安城的特点。

试题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并在今后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

夯基垒台,突出主干知识。试题服务“双减”工作,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紧扣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教材。试题考查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时空线索,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

如试题通过陈延年到广州参加革命活动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一主干知识的了解;又如试题通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的战利品,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

又如试题围绕“欧洲走出中世纪”这一重大主题内容,考查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等主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鉴古知今,关联学生实际。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鉴古知今的重要作用。

试题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将多样的素材与创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做到融会贯通,鉴往知来。如试题以学生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传唱的时代意蕴,体悟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如试题让学生列举获取关于唐朝长安城知识的方法,再现学生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如试题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作的努力,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与祖国发展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统筹:尹来 梁艳燕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程小妹 游曼妮

实习生:谭家怡 曾晓茵 谭炯昭  白娟霞 符怡婧 郑纬浩

编辑:程小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中考聚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