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当前中国毒品犯罪有哪些新动向,未来如何应对新型毒品带来的新挑战?6月23日,在公安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禁毒办、公安部禁毒局多位官员回答了上述问题。
据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梁云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148.6万名,较5年前下降42.1%。截至目前,中国已列管449种麻醉品、精神物质,整类列管两类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最多、管制毒品最严的国家。
当前,互联网涉毒犯罪突出,通过网络贩毒交易,以快递邮寄隐藏毒品不在少数。近年来,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持续开展治理,据发布会披露,5年全国共侦破网络涉毒案件3.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万名,缴获各类毒品11.75吨。
面对复杂的毒品形势,梁云称,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将是未来禁毒的关键。据介绍,目前中国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区域性毒品实验室网络,以密切监测预警毒品危害。梁云透露,下一步,还将对实验技术加大投入,用大数据服务实战,打掉利用互联网贩毒、利用寄递物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兰卫红称,此前,国家禁毒办曾规划设计了以国家和省级中心为骨干的禁毒大数据体系,专门设置一个省级分中心承载全国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监测预警和分析职责,分中心与国家中心、各分中心之间互联互通、共享联动,提升区域之间情报共享侦查能力。
梁云表示,未来,中国还要构建全国性的毒情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可能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使吸食者成瘾,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物质,进行科学评估后及时进行列管。
他也提及,目前,市域毒品治理和县域毒品治理是中国禁毒的两个关键环节,特有的一些县域,县区内的毒品问题以及外流贩毒问题严重,下一步只有把县区治理好,才可能减少毒品违法犯罪的源头性问题。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