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通讯员詹苹苹 6月24日,广州民间金融街十周年成果发布会暨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第十一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越秀区展馆举行。
十年来,广州民间金融街产业生态体系逐渐完善。形成集金融机构、专业配套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文化配套、金融科研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法律维权机构于一体的开放、有序、协同发展的民间金融产业生态体系,园区入驻金融类机构从建街时的30家到338家。园区金融业增加值、税收、融资额均逐年提升,累计实现税收超70亿元,2021年实现税收约为建设首年的20倍,经济效益实现巨大飞跃。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在致辞中提到,“广州民间金融街自成立以来历经十年探索和实践,成为广州金融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全国民间金融的一面旗帜。集聚了全市约80%的小贷公司,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多项第一,很多监管措施和创新举措都是先在广州民间金融街进行试点,形成可复制、成熟的经验后再向全市乃至全省进行推广,广州民间金融街始终走在地方金融监管和发展工作领域的前列”。
十年间,广州民间金融街园区地方金融组织不断推出新产品,成功设计了各类融资产品200余种,累计为超100万户三农、中小微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超5000亿元。疫情期间更是迅速推出多款复工复产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持续正常经营提供信贷便利,累计放款超400亿元。
广州民间金融街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为全国探索出了一套试行民间金融集聚发展的创新范式,分别与沈阳、哈尔滨、西安等地签署品牌输出协议,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自2012年园区建设以来,广州民间金融街实现零风险零事故。园区自主研发民间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实现民间金融风险的实时、动态监管。发布民间融资“广州价格”、小额贷款利率指数、民间金融景气指数等,提高民间融资价格的透明度,实现政府对融资的价格监测。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民间金融标准化工作,编制《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手册》,制定全国首个区(县)级民间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及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全市首个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办法、主监管员制度等近10项监管办法,促进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启动全省首个监管评级试点,发布《广州民间金融街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指标体系》,推动园区小贷公司参加广东省小贷公司楷模监管评级,2021年获评A 级以上的企业28家,占全市总数的84%,占全省总数的41%。
此外,广州民间金融街制定并颁布实施《民间金融资产评价指标分类》(标准号:GB/36379-2018)1个国家标准,编制《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管理规范》《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信息管理规范》2个团体标准,填补民间金融标准空白,为全国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示范引领。
现场,还举行了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据了解,企业只需在平台进行注册,并提交相关的企业信息及申请材料,即可完成股权融资的申请。该平台目前已试运行一月有余,注册企业8801家,放款规模达3346万元,为许多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编辑: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