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算是飞盘运动火爆中国的元年。无论是小红书、抖音或是朋友圈和微博,一众俊男靓女在足球场上晒出精修照片,将飞盘这项小众运动带火出圈。由于飞盘运动常常在足球场开展,由此诞生了一场激烈“足球vs飞盘”的网络论战。
作为一名每周3至5场足球活动的足球爱好者,对飞盘运动感受最深的,是当没有人带球时,环顾四周皆是飞盘局,以往找隔壁场借球的经验不再有效。此刻足球爱好者似乎成了足球场的“另类”。
虽然大多数对于飞盘嗤之以鼻的观点源于“抢占足球场”,并由此将二者对立,但这实际是流于表面、相当肤浅的论调。因为,如果你是一名长期参与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大概率是不会面临飞盘抢球场的问题。首先,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队伍大多会约定固定的场地时间,我所在的其中一支业余球队便属于此类;其次,订场的费用并无二致,无非就是比拼谁的手速更快、谁能更早确定,将球场那宝贵的时间兑换成现金。
此处引申出来另一个问题是,从球场老板的角度看,运营一块足球场地的成本不菲,以现有参与飞盘运动的人数基数,一个拥有500名成员的飞盘微信群在北京并不罕见,他们能够一口气拿下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同一时段的场地使用权。足球里散客当然没有这个能力,公司局有这个能力,也是球场老板以往最喜欢的客户,但业务球参与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飞盘目前“抢占”的足球场还不够多,即使在北京,依然会有稍微偏远一点的球场在周中晚上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目睹那些看似“崭新”的场地被浪费,实在可惜。
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飞盘反而给行情惨淡的球场租赁业注入了强心剂。如果把足球场看做App平台,飞盘运动是不断带来新用户的独角兽产品,而足球运动连老用户留存都难以保证,多少百人大群一到报名,花式请假、各种失联,最后落得个解散命运。
所以,“抢占”一说很难成立,足球与飞盘本质上并无冲突。线下甚至有许多足球爱好者参与飞盘运动,足球与飞盘对立的背后,是足球“老炮”不懂新时代的社交了。
社交属性方面,足球运动的人群画像以中年男性为主,大多已有固定的社交圈,说是以球交友倒不如说是以赛后的酒局交友。同时,足球的对抗性也为社交带来了阻碍,业余足球场上的冲突争执不在少数;而飞盘运动几乎是完美的社交场所,普遍以入门的新手居多,没有“老炮”与新人的冲突,并且每次成局都有教练教授,有热身、训练。
“抛弃对抗性”为男女同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学员互相交流,享受共同成长合作取胜的过程,这甚至也是公司团建、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完美项目。光在这一点上,飞盘就有包括足球在内的传统运动无法具备的优势。同时,这也克服了传统运动无法在成人群体落地推广的弊端。可以说,飞盘为足球运动拓展受众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所以,飞盘哪是什么洪水猛兽,之所以被“污名化”,是强社交弱运动属性带来的副作用。正是因为它“新”,所以需要流量曝光,在内容上,现今所流行的飞盘与真正的极限飞盘运动还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选手在首届世界城市运动会上参加自由花式飞盘项目的比赛。 新华社/法新
真正的极限飞盘运动的观赏性也十分不错,飞扑与拦截比比皆是。目前,飞盘在中国还只是初生的婴儿,它的流行本身上对于普及全民运动、将学生从手游与电脑中拉到球场起着重要作用,正如二三十年前,满大街都是打羽毛球与乒乓球的人民群众。
未来,飞盘有望成为洛杉矶奥运会的新增大项,这时我们再去计较人家抢占球场就显得小家子气、没有格局了。
文|谭逸雄 体育解说员
编辑:晏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