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表示,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为何行程码这时“摘星”?“摘星”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出行带来什么便利?
据工信部官网。
新版防控方案明确新的风险等级标准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6月27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此前方案相比,第九版方案一个显著的不同是对“低风险”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国内除了高风险地区和中风险地区,其他所有地区都属于“低风险地区”。但是,在新版方案中,“低风险地区”指的是——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也就是说,在新版方案中,除了高中低风险区之外,实际上还划分了一个无风险的“其他地区”。
“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能否出行呢?
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到,低风险区内人员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外,低风险地区人员外出到其他地市之后,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对低风险地区的定义明确了,其范围划分的标准是按县(市、区、旗)来确定。
举例来说,假如说广州市的天河区某一个街道发生了疫情,被疫情防控部门划定了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那么天河区就整个成为了低风险区;但广州市的其他区就成为了无疫情风险的“其他地区”。这时候,广州花都区的居民出行就没有任何要求,不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用到目的地之后三天两检。
“行程卡无法精确到区县”
但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地方会看“行程码”。在以往,只要一个地市的范围内发生了疫情,有了中高风险地区,那么途径这个城市的民众行程卡上就会显示一个※号。比如北京朝阳区发生了本土疫情之后,途径过北京的人都会在行程卡上带※。
一些工作人员看到行程卡带星,就知道你途径的城市发生了疫情,有的就会采取过度防疫的措施,要求集中隔离或者强制劝返,这些做法都违反了疫情防控提出的“九不准”要求。
那么,行程卡可否精确一些到区县,甚至到街镇呢?技术无法实现。
今年1月30日春节前夕,就有一位网友在人民网给工信部留言:“近期疫情频发,各地都要求绿码通行。但是仅能识别到市一级,无法精确到区,更无法到具体街道。就给基层防疫加码创造了温床。尤其是北京这样的直辖市,但凡有中风险地区,所有的北京行程卡都带星。希望能够更精准一点,便利工作生活与正常出行。”2月9日,工信部做出了回应,“受技术原理所限,目前通信行程卡的查询覆盖范围:国内可以精确到地市(停留4小时以上),国外精确到国家(地区),暂无法精确到各地市(含直辖市)的区。”
因此,这时候让行程卡彻底“摘星”是一种保障公众正常出行流动的举措。
6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指导各行业、各部门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修订完善各自的防控方案和指南,清理现有的与第九版防控方案不一致的措施,指导各地及时做好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平稳的衔接,并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抽查,促进第九版防控方案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可以说,这时候工信部决定让行程卡摘星,也是顺应了新版防控方案的决定。
带星的行程卡曾因“层层加码”一度导致货运物流不畅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地疫情防控具体实践中,因行程卡带星被一律劝返等层层加码、“一刀切”做法引起人们诸多不满,特别是承担着物流保供任务的货车司机。
3月以来的这一波疫情中,国内各地疫情不断,不少货运司机困在路上甚至是困在货车上。除了高速路被封、核酸检测政策和时效不一,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行程卡带星问题:有的因此办不成通行证,无法进城装卸货;有的被一律劝返;有的进去需要自费隔离等。由于跨地区运输的特点,货车司机很多行程卡都带星。“带星了就和过街老鼠一样,有的仅仅只是路过、没有停留就带星了。”
货运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的情况引起中央高度重视。4月11日国务院发文,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条件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为由限制车辆通行。
此后,国务院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通物流堵点卡点。在6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介绍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再次强调,坚持精准施策,要求各地不得随意限制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货车通行,不得以通信行程卡带星号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货车进行强制劝返等。
能解决“层层加码”的问题吗?
行程卡彻底摘星,可以规避或者减少其他地区防疫工作人员对疫情发生地所在城市人员的“连坐”。毕竟基层的工作人员缺少了一个直接的工具来判定,某个人途径的城市是否正发生疫情。
也就是说,只要你没有途径中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你就可以出行。
而对于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来说,本来这两个区域就是要实行封控管控措施的。比如高风险地区要实施“区域封闭”,防止人员外出流动,严格做到足不出户;中风险地区则实施“区域管控”,原则上居家,在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每天每户可安排1人,按照“分时有序、分区限流”方式,至指定区域购买或无接触式领取网购物品。
不过,仅靠行程卡摘星恐怕也难以杜绝地方防疫中的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
6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要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
“九不准”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就是明确了,中高风险地区以外的人员都可以出行,即: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陈秋圆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