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运用自身强项——非遗,帮扶贵州龙里和惠水两县实现乡村振兴,在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命题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6月29日下午,在荔湾非遗体验中心举办的广东省消费协作示范区(永庆坊非遗乡村振兴专区)揭牌仪式上,“魅荔黔南”非遗产品发布。新发布的非遗产品是荔湾区和被帮扶的贵州龙里、惠水两县的非遗传承人共同的结晶。
广东省消费协作示范区(永庆坊非遗乡村振兴专区)揭牌。
龙里、惠水以高山丘陵地貌为主,村庄偏远分散,人口较少,留守老人就医困难、偏远乡村优质文化资源缺乏市场等问题突出。
为破解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文化产业发展难题。荔湾区以自身之所长,助其所长,补其所短,开展非遗对接帮扶,创新性地建立两地非遗大师共同开发文创产品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荔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定位于传承与发展对口帮扶地区非遗文化,向对口帮扶地区非遗产品“送设计”“送订单”“送流量”。
在“送设计”方面,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荔湾区的非遗大师了解当地发展非遗的需求,挖掘优质非遗资源。在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和区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荔湾区有文化包装与运营经验的大师们与贵州的传承人面对面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交流。
今年上半年,两地十多名非遗传承人带动龙里、惠水两个职业学院,逾百人团队,一个扶贫车间一个实训车间,逾百名被帮扶群众共同参与八项非遗产品的文创研发与生产。
平坡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兰群介绍龙里农民画。
在产品发布现场,带有广东和贵州两地地方非遗文化特色的创新非遗产品一一亮相,有以龙里农民画的传统表达形式,结合荔湾本地风情,设计而成的雨伞、环保袋;有荔湾区非遗协会利用惠水县非遗产品香染、苗绣等工艺手法,制成的公仔虎衣服和围裙;有象征粤黔同心的文创产品“粤贵虎”等。这跨越千里的两地文化融合而成的创新性文创产品,既传承了两地非遗文化,又烙有深刻的新时代印记。
非遗文创产品雨伞和购物袋展示。
在“送订单”方面,荔湾区一方面延续让贵州“非遗”在广州流行起来的消费帮扶思路,为文创产品开辟广州本地市场,一方面将部分文创产品订单放在惠水县扶贫车间制作,落实东西部协作中设计、生产、销售、推广、传承全方位全链条的帮扶与合作。
“送流量”方面,荔湾区为两地合作的文创产品争取更多的“被看见”,在中山纪念堂、广州塔、广百百货、荔湾万科生活馆、永庆坊、荔枝湾等人流量大的商圈和旅游景点展示及销售文创产品。
象征粤黔同心的文创产品“粤贵虎”。
加强技艺传播提质是更具持久力的精神提升,是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和保障。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推动下,贵州龙里与惠水农村的新需求正被点燃。人人享有接受非遗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公共非遗服务,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荔湾区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小切口,抓住非遗互动的契机。眼下,两地正大力深化“非遗帮扶”建设,一个个技艺帮扶的新模式在贵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接下来,荔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将在原先基础上对非遗帮扶的措施进行全面升级,通过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这一‘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改善当地技艺存留领域‘大变革’。”荔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荔宣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编辑:代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