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数字人成为互联网企业和资本市场争相布局的香饽饽。IDC咨询发布的《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显示: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6年将达102.4亿元人民币。
据IDC报告,目前AI数字人市场仍处于L1-L3的阶段不等,其中百度智能云、商汤科技、微软小冰等企业领跑第一梯队,其他深度布局数字人的企业还包括:腾讯云、华为云、京东云、拓尔思、追一科技等。报告指出,未来数字人将逐步过渡到L4-L5阶段的纯AI驱动的数字人。
按照应用场景,虚拟数字人可以分为服务型虚拟人和身份型虚拟人两类。其中,身份型虚拟人主攻泛娱乐与社交领域,包括虚拟偶像以及明星的数字替身等。 这一类型的虚拟主播皆属于L3级别的数字人,依靠AI算法和幕后真人演员来同步做出相同的动作、表情、口型等来实现实时互动。
以百度智能云为例,百度2021年12月上线虚拟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推出了手机虚拟AI助手“度晓晓”、虚拟偶像“希加加”等虚拟数字人形象,业务已深入到广电、娱乐、金融、政务、运营商、零售等领域。百度日前宣布,在今年7月举办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虚拟数字人将是AI生态的重要议题。
商汤科技的AI数字人同样应用在文旅、展馆、金融、教育、商超等产业中。如商汤AI数字人目前已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中担任讲解员;在广州永旺商城做导购员;在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担任大堂经理,提供各类业务咨询和问题回复;此外还出现在医院场景,为患者进行分诊导诊。
此外,2021年11月,腾讯在数字生态大会上也发布了腾讯云小微数智人。腾讯数字人项目最早于2017年在腾讯AI Lab展开研究,可以通过30秒自拍视频作为素材制作3D虚拟人,通过输入语音或文本数据合成三维角色模型的脸部动画。
头部互联网企业构建数字人队伍的浪潮之下,数字人亦受到投资市场的热捧,引发大量创业团队涌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增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超6.6万家,2022年开年不到一个月,该领域就已有近百起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4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有16笔,数量较2020年同期翻倍,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红杉资本、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2022年,热钱持续涌入,截至4月20日,虚拟数字人领域投资已有9起,投资总额超百亿。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20家以上的数字人企业获得新一轮数千万人民币以上的融资规模后,其中,万像文化在2021年获得3轮融资,中科深智、云舶科技、次世文化完成了2轮融资。2022年1-4月期间影眸科技、魔珐科技Xmov、魔珐科技Xmov等均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多个板块的A股上市公司也在跨界布局虚拟数字人产业。2022年1月1日,蓝色光标发布首个虚拟数字人“苏小妹”,开启了蓝色光标虚拟IP业务的布局。蓝色光标副董事熊剑表示,虚拟偶像是一个企业的IP,它将是企业跟消费者更好交流的平台和资产,也许到了元宇宙时代,用户可能是在跟一个数字人沟通,它带你跨越物理障碍参观实体场景,这将极大提升用户对于产品了解的转化率和效果。
科大讯飞6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2021年发布的虚拟人交互平台1.0能够为虚拟人产品开发者提供定制解决方案,目前在媒体、金融、文旅、政企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行业应用。今年1月,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宣布启动“讯飞超脑2030计划”,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发布专业虚拟人,支持专业知识定制化。2023年,科大讯飞将打造虚拟人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I数字人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市场成熟还有较长的距离。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今天的AI数字人在一些领域已经发挥出明显的商业价值。未来在生活与工作中,必将有大规模的数字人队伍与人类共存。行业用户一方面可以从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开始引入AI数字人;另一方面也需对这些应用场景保持耐心,不设置过高的期望值。”
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邱康正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