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一周年,接待观众约30万人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7-03 21:46

南都讯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迎来改扩建一周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相关回顾活动。

改扩建后,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场馆建筑面积扩展至2305平方米,较原来扩大近2倍,展厅面积扩展至1230平方米,较原来扩大1倍多,同时对遗址广场、停车场进行提升,接待服务能力也随之提升,年接待容量可达50万人次,较改造前增加了一倍。

一年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场馆共接待观众约30万人次,参观团体约5000批次,讲解2000多批次,开展活动共331场,其中线下活动298场,参与活动29.93万人次;线上活动20场,参与人数4291.64万人次,巡展13场,参与人数25.88万人次。纪念馆的工作载入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参观”时代画卷 人民有感——中国这十年主题影像展“,展览纳入“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jpg

参观”时代画卷 人民有感——中国这十年主题影像展“,展览纳入“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州重要的革命史迹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这里打造成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党史教育的研究中心。”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瑜梅说。

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据介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以入选中宣部红色基因库为契机,进行藏品数字化,基本陈列全景线上展览,虚拟复原会址建筑,用VR技术诠释寻觅会址故事等,全面提升红色文化宣传形式的多样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广州党史与红色文化的史料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推进《中共三大研究》年刊第一辑、《中共三大历史陈列图录》、《中共三大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等编辑出版。同时积极开展文物征集,丰富藏品资源。

除此之外,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创新推出“六个一”学习模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努力打造广大党员干部喜爱的理论学习阵地和教育实践基地;邀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到中共三大会址过政治生日,弘扬革命光荣传统;设立大学生思政课现场教学点,把思政课从学校课堂“搬”到革命史迹现场,推进高校青年立德树人。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中共三大代表阮啸仙的孙子阮钦彤当天也来到了纪念馆活动现场。“我爷爷是中共三大的代表,也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生命很短暂,37岁就牺牲了,但他活得精彩,除了两封家书,他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们的家人,鼓舞着我们后代。”阮钦彤在阮啸仙的照片前对记者说。

重温入党誓词1.jpg

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还在纪念馆见到了来自署前路小学的“小小志愿讲解员”郎玉阶,郎玉阶会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前来馆内进行志愿讲解服务。“纪念馆改扩建后,我们的文物丰富了,还以人物雕塑的形式,复原了三大开会的情景,透露着一股浓浓的革命历史气息。同时还用全息投影等科学技术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小小年纪的他介绍起纪念馆来有模有样。

2022年6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联合越秀区关工委、广州市第七中学共同开展“喜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暨初二级离队、入团仪式”.jpg

2022年6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联合越秀区关工委、广州市第七中学共同开展“喜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暨初二级离队、入团仪式”。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打造了“点燃理想之光”青少年品牌教育项目。“点燃理想之光”研学课程获广州市教育局《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发教学课程资源课题》立项,并进入东山培正小学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科技手段,启动“中共三大主题实景课堂”录制,以推进教育深入性、课程覆盖面、形式多样化;开展“敬告新青年 青春当自强”建团百年系列活动,拍摄微视频“信念如炬”,向青年讲好党的故事;推进“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文化展览、红色讲解员进校园;开展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仪式等,构建党团队一体化宣传阵地;举办征文、非遗通草画等比赛,多元化开展党史宣传教育;馆校共建打造“红色研学实践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李晓昕

编辑: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