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一场线上演唱会刷屏,运营更重哪些方面?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2-07-05 12:00

“一些回忆总是在耳畔响起”,5月刷屏的罗大佑视频号演唱会宣传片中,罗大佑闭起眼睛,接着画面切过了无数线下演唱会中他与歌迷的互动“回忆”。正如罗大佑所言,线下演出或多或少已变成一种“回忆”。

554.jpg

在疫情反复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线下演出,反向促进了新的线上演出热潮。今年以来,多场线上演唱会的开展都带来了刷屏热度。多方关注、各平台齐发力,线上演唱会运营更重视哪些方面?

1

月均一场“刷屏”

线上演唱会风生水起

“当周杰伦演唱《告白气球》时,很多气球从舞台上空掉落,很唯美。能在2022年见到2019年时的周杰伦太激动啦!周杰伦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腹肌了,但他依旧那么帅!”00后小陈观看了520周杰伦演唱会后对南都记者感慨道。

这并非个例。从西街男孩开始被“点燃”的视频号演唱会热潮在今年又延续了新热度。可以看到,跨入今年第二季度,越来越多的线上演唱会闯入了人们的生活,而演唱会的举办相隔周期也越来越短。

微信图片_20220613173329.jpg

微信图片_20220613173323.jpg

微信图片_20220613173620.jpg

五月天的视频号跨年演唱会成了一大批观众跨年夜首选;4月1日张国荣的视频号修复版演唱会引发全网追忆哥哥;4月15日崔健在视频号上带给观众一个迷人的摇滚夜,收到超4500万观看量;5月20日和5月21日周杰伦“摩天伦”+“地表最强”双场修复演唱会重映冲上热搜,收获破5000万观看量;相隔仅一周,在5月27日,不少观众又陷入了“选孙燕姿还是罗大佑”的“选择困难症”中,当晚两人分别在抖音和视频号开起了演唱会;6月1日,腾讯公益集结了达达乐队、海龟先生、旅行团乐队、老狼、欧阳娜娜、谭维维、窦靖童、丁真、INTO1伯远等艺人齐聚线上,开起了一场公益视频号演唱会。

疫情依然是线上演唱会更成熟模式到来的关键因素。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演唱会总场次不到1000场,截至2021年中,国内累计延期和取消的线下音乐演出已超过2万场。巨量的演唱会参与需求不可能消失,到了2022年,它们正被全新的形式满足,且频频闹出刷屏动静。

2

线上演唱会如何从技术上,

照顾到观众体验

在云端听演唱会体验感如何?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曾听过线上演唱会的观众,不少人皆提出,卡顿、画面延迟等问题让他们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为了演唱会体验感更好,我那天准备用电脑大屏看,但是网络卡顿、画面延迟下,体验感很差。最后我放弃大屏,选择了网络更为顺畅的手机观看。”00后小陈这样评价她观看的周杰伦520重映线上演唱会。

微信图片_20220613173615.jpg

除了观众,线上演唱会的表演者们也关注技术方面的支撑问题。在6月1日腾讯公益打造的小红花音乐会上,除了现场合作演唱,还有不少连线合唱作品。参与演出的达达乐队吉他手吴涛告诉记者,当晚与红苹果合唱团合作时,一部分孩子在家中将音乐提前录好,一部分孩子在演唱会现场一同合唱,以云合作+现场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小燕子》的演唱,保证“绝对的同步”非常重要。

参与感方面的问题也是演唱会主办方们关注的重点。腾讯公益高级传播官陈峰告诉记者,在筹划腾讯小红花公益演唱会时,团队就曾加入一些设计来增强大家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如在五月天的音乐会上做了很多荧光棒(效果),小红花的音乐会有爱心小红花、小红花人,这种参与其实是非常多样的,评论、转发、打赏、喝彩都是参与。”

3

运营线上演唱会

长尾效应与私域流量或是关键

在采访中,有受访者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们在观看完线下演唱会后,常会找粉丝拍的相关视频重温。这一举动已被线上演唱会举办方视作演唱会后实现长尾效应的一环,今年以来,多场线上演唱会结束后,举办方皆会在官网逐渐放出关于演唱会的精彩片段。

“一个线下的演唱会可能前期(预热)很重要,现场演完之后会有一个发酵。而线上演唱会会有更长时间的前期预热和后面的长尾效应。那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会做更多的艺人工作,他要唱什么,有哪些亮点,(演唱会)之后我们会有非常多的单人片段剪辑,多渠道会去做这种传播。”陈峰说。

此外陈峰还提到,相较于线下演唱会而言,线上演唱会的便利在于低门槛、多用户、不限时空。视频号团队负责人张孝超曾这样形容线上演唱会,“以西城男孩直播间来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50万,相当于观众坐满了十几个鸟巢同时看演唱会。”

值得关注的是,对比不同举办线上演唱会的平台不难发现,拥有最多私域流量的视频号明显表现较好。与抖音、微博等其他平台的直播线上演唱会不同,视频号依托微信用户生态,分享门槛较低,更易制造刷屏事件。

腾讯公益高级传播官陈峰透露,在策划视频号小红花公益演唱会时,他们确实也注重基于微信用户属性去做更具体和更精细的策划。“在不同的时段,我们去用什么样的议题,用什么样的封面去卷动多少观看的用户,我们基于社群跟私域流量也做了这一块的能力开发跟传播的应用。比如说六一的小红花音乐会,有艺人、有公益项目,其实这背后就有非常多的精准群体是我们可能会去运营的,这里就包括了支持乐队的最小、最核心的这个圈子,可能是乐队的粉丝后援会,可能会有喜欢这个音乐的一些不同年龄层的用户。”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丁慧峰 实习生 陈沛涵

编辑:刘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