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沙湾古镇,奶牛皇后甜品店是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点,背后主理人王秀甜从养殖两头奶牛起家,到如今建立200多头奶牛的标准化养殖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远近闻名。
30余年,从农妇成长为劳模,她始终坚持讲诚信、保质量为经营宗旨。采用自家养殖场出产的新鲜奶源,不卖隔夜甜品,即使疫情防空期间,也坚持不裁人、不降薪,与员工共克时艰“我爸爸从小教我,做事要光明磊落,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
奶牛皇后甜品店坐落在沙湾古镇,仿西关大屋的店里常年飘着浓郁的奶香,屋内摆放十来张广式大理石圆桌椅,青砖、脚门、趟栊门,散发着独特的岭南韵味,“沙湾奶牛皇后”的牌匾挂在店门的醒目位置。
甜品店主理人王秀甜留着齐耳短发,笑声爽朗的她忙碌地穿梭于店中,热情地招呼客人,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甜姐”。
早在1982年,王秀甜因家庭分田少,生活拮据,为了边带娃边赚钱,在家人支持下,她用积蓄买下两头奶牛,从此开始创业生涯。由于不懂饲养技术,两头奶牛最初被她养得很瘦,听从别人建议后给奶牛煲凉茶喝,奶牛情况好转,半年后相继产下小牛。
从两头奶牛开始,王秀甜通过奋斗拥有了自家养殖场。 受访者供图
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下,奶牛从最初的2头,发展至今已多达200多头,牛奶远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创业成功的她,毫无保留地将养牛经验传授给前来取经的村民,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在她眼里,并不担心同行竞争,“成行成市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2011年,随着沙湾古镇旅游业的启动,王秀甜经营了一家“奶牛皇后”甜品店,奶源全来自自家养殖场,并坚持采用传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制作出来的姜撞奶奶香四溢,姜汁辣味适中,口感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她不仅熟练掌握姜埋奶、牛奶白饼、牛乳、双皮奶等一系列水牛奶传统小食的制作技艺,还结合自身特长不断创新,研制出了香芋炒奶、杏仁撞奶、朱古力双皮奶等新甜品,为传统水牛奶系列小食的研制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使得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不断传承弘扬下去。
“奶牛皇后”盛名在外,王秀甜仍不忘初心。她坚持不做隔夜甜品,将新鲜产品带给顾客。前来洽谈加盟的商家络绎不绝,均被王秀甜逐一婉拒,“我开两家店够了!”
她解释其中缘由,奶牛场自产自销,仅够给自家店提供奶源,如果扩大规模经营,奶牛需要一定生长周期,发展速度很慢,“采用其他奶源,我不放心,产品质量不好把控”。
凭借诚信经营和创新的甜品款式,“奶牛皇后”成为沙湾古镇甜品美食宣传的亮丽名片,王秀甜被评为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这一项目的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阶段性停摆,“奶牛皇后”也深受重创,生意惨淡。即使最困难的时刻,王秀甜也没想过放弃员工,“她们跟了我多年,像家人一样”。
王秀甜的奶牛皇后甜品店是游客到沙湾游玩时必去的网红打卡点。 受访者供图
王秀甜没有选择裁员、减薪来降低成本,而是缩短营业时间,安排员工轮休,共克时艰。为减轻员工生活压力,王秀甜还为员工包一日两餐,每天清晨,她亲自去市场挑选新鲜肉菜来做员工餐。
原料成本出现小幅提升,王秀甜却坚持店内所有产品不涨价,薄利多销,回馈街坊,“水牛奶10元一斤,双皮奶10元一碗……全都维持在疫情前的价格。”
创业致富后,王秀甜不忘公益慈善事业,多次参加“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加入沙湾街妇联“群英会爱心团队”,为困难妇女儿童出钱出力,为沙湾街传统文化飘色活动捐款,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近年来,她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好人”等荣誉。
面对荣誉,王秀甜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己从一名普通农妇成长为劳动模范,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荣誉是对她工作的认可,是光荣,也是使命和责任。她表示,未来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产品质量,“养好一群牛,带好一帮人,做好一杯水牛奶,发扬一门传统技艺。”
采写:南都记者杨婷
编辑:叶孜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好人,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