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三高”到绿色“三低”,蒙娜丽莎为建陶行业转型探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2-07-06 23:10
佛山数智变革之“深调研”.jpeg

短短几年时间,佛山建陶行业就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告别了高温粉尘、“油腻”的重型机械,和“灰头土脸”的固有印象,传统制造业正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进行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开始走向绿色、智能化。

但这背后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如今,数据化在生产环节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传统制造业面临土地、资本、人力等各方面要素的制约,产业数字化成为传统制造业的“必答题”。

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成为未来几十年发展重点工作的背景下,作为行业的标杆企业,蒙娜丽莎的发展一方面代表着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一方面在缺乏现成的、可复制的样板下,积极为建陶行业的绿色、数智转型不断探路。

蒙娜丽莎智能制造生产车间.JPG


一线走访

绿色的生产车间

入口处绿树成荫、车间里整洁安静、大数据看板实时跳动,在一面由超大岩板组成的墙面上“智能制造数字中心”一行字颇具未来感……如果没有亲临现场,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间瓷砖工厂。

在大数据中控室,三面墙上的数据大屏实时显示车间生产制造全流程数据。在工序集控系统1的看板上,某型号的特高板生产线上,从压机、干燥、釉线、储坯再到窑炉,所有工序流程实时在线可见。

“而且干燥环节的余热全部由窑炉回收。”生产车间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调研报道组。随后产品经过窑后立体仓储环节,再进入抛光、和打包环节,整个流程全部实行了自动化、可视化。

不仅如此,作为陶瓷大板、岩板生产的重要环节,以前传统窑炉烧制需要通过人工调节,现在每条窑炉实现了智能调控,还能够根据外部温差自动调节。这条“聪明”的生产线还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在生产不同产品时,设备输入相应产品的参数需求,窑炉就会智能调控,对应生产。通过数智化,设备还能实现故障提前预警,大大提升生产线的效率。

蒙娜丽莎智能制造数据中心2.JPG

蒙娜丽莎智能制造数字中心

在另一块全车间大数据看板上,包括订单库存、产品分析、智能生产、数字生态圈等等,生产经营全链条数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每一个“动作”而实时跳动。这样的大数据看板就像是车间的“大脑”,目前蒙娜丽莎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0%。


对话企业家

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决心

“过去建陶行业粗放型管理、简单的投资建设,让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这‘三高’的‘帽子’戴在建陶行业头上。”在位于佛山南海西樵蒙娜丽莎集团总部展厅,蒙娜丽莎集团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旗康谈及企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决心时直言。

如何将“三高”变成“三低”,以及在考虑竞争环境和各方面成本等综合因素后,蒙娜丽莎在建设广西藤县生产基地时就决定,不能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基地,而要将艺术、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融入生产。

DT9A9747.JPG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旗康

2014年开始做出的一系列探索,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出的第一步,率先实现了降能耗、降低人力依赖。同样生产规模,蒙娜丽莎基地对天然气需求量较行业下降30%;每天3万平方米产量需要的人员,也从传统130-150个员工减少到65-75人。

在蒙娜丽莎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重要一环,就是数据端口的打通。

“一条生产线涉及不同陶瓷机械设备企业,我们要求必须要开放端口,因为如果设备本身是先进的,但是没有信息端口支撑,就不能够把信息化和自动化融合起来。”张旗康告诉调研组,“这两化融合是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根基。”

2021年,在此前实践的基础上,“升级版”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基地在蒙娜丽莎“大本营”佛山西樵总部拔地而起。这个地基被张旗康称为企业数字化的4.0版本。

DJI_0504.JPG

根据规划,企业将通过“三年打基础、两年优化”,用5年时间投入约3-5个亿,对标“灯塔工厂”完成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从而真正实现传统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全链条的数字化

产线的数字化是转型的必经之路,但这仅仅是企业转型的步骤之一。在生产流程中,数字化转型覆盖研发、设计、生产、质检、销售和市场全链条。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数字化还应用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

蒙娜丽莎智能制造正产车间2.jpg

“我们说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如何真正用好,我认为数字化才能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各种过去看得见、看不见的资源都能够以直观的数据形式呈现出来。”张旗康举了三个十分直观的例子。一个是企业管理,“过去的模式是这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发现的问题下个月开始整改,然后再下一个月有整改效果。现在通过实时大数据反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可以整改、处理。”

第二个例子来自订单排产。“过去一个订单决定在哪个基地排产要2天以上,现在只需不到一个小时,而且不需要任何人为辅助。”张旗康说。不仅如此,这个系统还将联动原材料的供应系统,所有合作伙伴也能收到这个指令,按时按需倒排供货。

第三个例子也正是来自原材料采购。过去原材料整个质检流程要7天,原材料不合格的话7天后再从仓库“铲”出去退回供应商。现在通过各方技术质检只需要3分钟。包括所有上下游物流的送货、拉货都可以通过“实时在线”智能指引。这样的例子在蒙娜丽莎还有很多。数字化智能化正实现的是“从一张订单到交付”过程的全链条。

蒙娜丽莎展厅.JPG

“所以,艺术、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战略已经不是蒙娜丽莎独有的高质量发展的专属名称,它是整个行业必然要走的一条转型路径。”张旗康说。


专家观点

精益化管理

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基石

“产业的数字化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各个企业实践都在不断推进、向前发展。但具体到每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变革,其实仍旧面临着不少难题。 在过去20多年的信息化数字化历程中,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投入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益和价值。”普华永道数字化咨询服务总监马厚禄谈到。

那么,企业如何成功实现做数字化转型?马厚禄根据转型成功的企业经验总结,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依托正确的战略和组织架构作为支持;第二一定要有精益的管理做支撑,“每个领域的精益化管理,是企业真正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基石。”

调研座谈.JPG

“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佛山的样本意义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政府各项政策落地,给予企业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而是通过打造行业标杆,实现‘以大带小’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软性支持。”普华永道审计合伙人李晓蕾谈到,政府层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体现在三个层面:打造智能示范工厂、打造智能示范车间以及打造智能化各领域应用标杆,全面覆盖大中小企业,每个层面的企业都能通过企业实践获得相应的补贴奖励。同时,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由点到面全面推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的头部企业不仅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的数智化起到引领作用,还积极探索作用科技手段优化废水废气治理,推进企业ESG可持续发展,这种制造企业践行双碳战略的模式,在佛山有很好的经验。”

“政府和企业都在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议政府进一步对更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企业做更深入的调研,以发挥政企之间更好合力,让各类市场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专业服务机构也有很大的发力空间和积极作用,通过采访调研等各种形式助力政府企业搭平台、提建议。


专题策划:裘萍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编辑:路漫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南都智库周“佛山之治”系列榜单发布
佛山数智变革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