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包落地河套!新一批重大深港科创发展产业园区启动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2-07-07 15:54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深港双方首次共同开展公共政策研究,从四大方面共提出28条具体举措;围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六大产业;针对港澳青年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资助…… 7月7日上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在深港国际科技园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深港河套“招才引智”推介大会。大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三大政策,启动新一批重大深港科创发展产业园区,签约一批深港合作科技企业及项目。深圳市副市长郑红波、中联办深圳联络部主任罗育淼、香港特区政府驻深处主任邓秀娴等出席本次大会。

截屏2022-07-07 15.43.03.png

“三大新政策”重磅发布

助力深港产学研创新协同

长期以来,福田区致力于在深港协同、产业创新、港澳青年发展等方面发力。7月7日重磅发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下称深港“联合政策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下称“产业政策包”)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下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三大政策,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支持深港产学研协同,助力科学研究“从0到1”基础上,催生更多“从1到100”的应用突破,推进深港共同打造国际创科中心。

其中,“联合政策包”是深港双方首次共同开展公共政策研究,以深港现有政策为依托,从深港协同支持科研项目、深港联合支持科研人才、深港联合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和支持创新要素在深港两地便利流动等四大方面共提出28条具体举措,创新性地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深港政策全链条协同支持。《联合政策包》的发布标志着深港两个园区正式开展联合资助工作,双方企业、科研机构与人才将切实感受到“一区两园”的协同支持,为香港与深圳合作面向国际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香港科学园落户深圳园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意味着科创项目和人才能够同时享受深港两地的政策支持,实现“1+1>2”的效果。具体而言,研发项目可同时申请获得深圳、香港的双重资助;人才方面,深港两地将互相提供人才住房,让人才享受便利的通关和居留服务等。进一步助推深港科研人才的双城生活“无缝衔接”,构建深港科创一日生态圈。

“产业政策包”以“补齐政策缺口,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为导向,围绕合作区六大产业遴选若干细分领域,推出涵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产业支撑平台、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营造园区产业创新生态、重点科创企业落地支持、产业用房租赁、支持人才团队落户、产业类项目配套等8类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构建深港两地及境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和人才集聚,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政策链条。针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建设,分别最高支持5000万元;对市级及以上重大功能型平台,最高配套支持1亿元,助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面对日益增多的来深创业港澳青年,此次政策也专门针对这一群体推出资助计划。“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主要包括港澳青年实习就业资助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资助,重点支持符合深圳园区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等六大领域),以及面向未来的前沿科技探索的机构和人员,为来合作区实习、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给予实习资助、生活资助、创业启动资助、创业成长奖励、办公空间费用支持、税负补贴及短居保障等,为港澳青年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港澳青年在河套聚集发展,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中,在实习就业方面,为来合作区的港澳青年毕业生一次性提供2-5万元的生活资助,补贴高端紧缺人才的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差额;在创新创业方面,为港澳青年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助、成长奖励、租金减免,对获得港方、澳方创业资助的青年团队,1:1给予配套支持,打造港澳青年来内地打拼的首选地。

截屏2022-07-07 15.43.10.png

九大新园区、18个新项目启动,

香港高校期待政策包落地

在多方见证下,推介大会现场启动了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量子科学中心、IDEA中心、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华为数字能源创新中心、河套EDA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河套金融科技城等全新九大产业园区,打造优质科研空间,实现河套创新高地再升级。聚焦量子科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软件等前沿科技领域,现场还启动了18个重大平台机构和高端科研企业总部,不乏有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广州实验室河套疫苗评价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等重磅科研重大平台,以及赛能数字能源总部、精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部等行业领跑企业总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深港最紧密结合部的科创引跑优势和平台磁吸效应日益凸显。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落户合作区以来,突破了诸多卡脖子技术。院长陈福荣认为,政策包的推出将会对香港高校的科研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双方人才还有资金资源的流通,都会起到非常重要正面加速的结果。”他表示,内地的市场和整个资金的投入较之香港而言大很多,随着政策包的落地也将加速香港在科技的进展以及产业化落地的进展。

陈福荣透露,接下来,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将扩大对新材料的研究。“短期我们有两个很重要的项目会落地,第一个是国家卡脖子技术的电子显微镜,第二个是智慧节能玻璃。目前已经和多个国企进行了联系,即将落地在河套。”此外,该研究院中长期的研究方向将朝着芯片、新能源科技等方面进行,精准匹配政策包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也是入驻河套的项目之一,主要发力人工智能与网络的融合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研以及产业转化进行全链条的建设。院长崔曙光同样感叹政策包的支持力度,并盛赞形式新颖 。“政策包在人、财、物都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支持,尤其对深港融合方面有非常细节的考量,比如人、财、物的自由流动,对香港招收的博士后、博士生的人才辅导支持,对深港两地的申请项目的配套支持,都有助于我们吸引更多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项目落户河套,从而吸引更多人才一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崔曙光看来,数据要素的流通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速度,“在河套的政策包我们看到了希望,如果数据要求能够流通的话,我们可以把深港两地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更多方面的应用落地。”


香港科技园深圳分园下半年投入服务,

配合香港创科需求

此外,推介会上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专门线上对河套建设送来了祝福,表达了深港优势互补、携手打造国家创科中心的美好希冀和愿景。

据悉,香港科技园公司7月6日宣布,该公司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将于今年下半年分阶段投入服务,以配合香港未来发展及持续增长的创科需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深圳分园将培育初创人才及支援科技企业走向全球。位于深圳福田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占地达2万平方米,两幢大楼为伙伴企业提供办公室、实验室、共享工作空间、会议及展览场地和其他园区设施。该园将设立“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为区内创科人才提供资源、培训和交流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