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除险、自制开山炸药、七洞并进打通青年洞咽喉工程。一堂红色党课把人们带到了被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设岁月。7月8日,深圳市福田区建筑工务署举办红色史诗党课教育活动第四次主题讲座,主题聚焦红旗渠精神的红色基因。
讲座邀请河南省林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红旗渠研究及宣讲专家申军昌现场主讲。据了解,申军昌是红旗渠精神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近年,其主讲的《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主题报告好评如潮,红遍机关学校企业。
修建红旗渠之前,河南林县缺水缺到什么程度?申军昌介绍,当地有习俗是,一个人一生只洗三次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其中跑5公里以上取水的有94个,跑5至10公里取水的有30个村。红旗渠建成后,带给林县人民翻天覆地的巨变。申军昌介绍,如今林县变林州,成为有名的工匠名市、旅游名市、文化名市,仅红旗渠每年就吸引30万游客。
申军昌的宣讲报告特别重视一手采访和原始素材。近年,他走遍林州各地,以视频采访了一批当年的建设者,抢救了一批可能随时消失的珍贵素材。视频画面中,当年的红旗渠建设总指挥、林县副县长马有金在工地挥起八磅大铁锤,可以连续挥锤150次。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儿子杨志勇,如今也是白发老人。他回忆当年在县委大院的童年生活,一家也难以温饱。当时最希望的事就是能生一次病可以吃上一腕白面。在申军昌的视频素材中,既有任羊成等劳动模范的故事,也关注普通建设者的人生曲折。
申军昌表示,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福田区建筑工务署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听完红旗渠精神宣讲报告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灵魂之旅。这次学习是一次精神补钙和信念强基。福田区建筑工务署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与民族精神、特区精神和大湾区理念结合起来学习领悟。党员干部要对标红旗渠精神内涵,全力投入建设中心区三大发展引擎的新征程。要结合本次讲座学创结合,以红旗渠精神追求中心区城市建设的新质量新标杆。
采写:南都记者张馨怡 通讯员罗礼杭 王越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