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雨、低温等天气影响,广西、广东等荔枝主产区今年迎来生产“小年”,部分地区产量甚至只有以往的四分之一。但位于广西灵山县的荔枝种植户脸上没有丝毫担心,他们正忙着用数字化分选线给荔枝“做CT”,然后将分级后的精品荔枝通过天猫、饿了么等平台发往全国各地,次品则发往工厂……
据悉,从2021年开始,当地政府、县域龙头企业、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三方合作共建数字乡村标杆县,阿里云“未来果园”、菜鸟智能产地仓、阿里平台全渠道销售等在灵山逐一落地。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个西部小县城实现了“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打通,对接上了全国大市场,这才能够从容应对“减产减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当下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是产业发展,不仅是扶持上游的农业种植业,还需实现三产融合,即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灵山县的数字化落地就是围绕三产融合做出的探索,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眼花缭乱的花架子、表面功夫,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才是数字化的正确方向。”
育种数字化:一棵树上长19种荔枝
在灵山龙武农场荔枝种苗园,一群来自灵山新星小学的学生们围在一颗被称为“千手观音”的荔枝树下,兴致勃勃地玩着“找荔枝”的游戏。这棵树上一共挂了包括桂味、妃子笑等19种不同品种的荔枝,小朋友们正根据指示牌在树上找对应的品种。
这棵“千手观音”不是农家乐的游戏道具,而是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培育出来的真实荔枝树,由于采取了阿里定制的数字化生产解决方案,这个农场也被称为阿里云“未来果园”。
嫁接了19个品种荔枝的灵山香荔树
据灵山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潘俭介绍,这里一直在选取包容性比较强的灵山香荔作为砧木(母树)进行嫁接,目前有19种品种存活,形成宝贵的“荔枝联合国”树。培育出来的优质种苗会发放给种植户,从源头上帮助农民增收。每到产季,果园便会迎来众多游客,这棵树也成为研学时重要打卡点。
为更好保障荔枝种苗生长、实行标准化生产、采集生产大数据,灵山农业农村局与阿里合作共建“未来果园”。
这套定制化的数字生产系统主要包含五大功能。其中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让一个人管理上百亩果园的浇水施肥,让荔枝树“按时吃饭”。
土地墒情仪、气象仪、虫情灯、孢子仪等设备也分别布置在果园里。虫情灯会在每天晚上捕捉并拍照记录园区虫子的情况,孢子仪、气象仪、土地墒情仪会将果园里的细菌、病毒、天气、土壤湿度、酸碱度等情况实时记录,上传云端。
“虫情灯的主要功能不是杀虫,而是用数字化手段监控园区生态。如果高等级害虫出现频率较高,虫情灯便会发出警报,我们就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进行防治。”果园运营方、广西三科农业科技总经理林海茵向记者介绍道。
种植户和农技专家可在手机端查看园区虫情生态
“其他设备的原理是类似的,但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采集农业生产大数据、建模分析,了解荔枝生产‘大小年’背后的原因,破解农户因此带来的收入不稳定难题。”潘俭介绍,“农业现代化一定要迈出产地数字化这一步。”
对于各类数字技术和生产系统的引入,钦州市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海舟认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实现高效转型的关键,这也是阿里巴巴与当地产业合作的基础,“阿里是科技公司,它的设备、技术,传输、收集、管理的软件等都是好的,但一定要结合农业专家、结合农业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和阿里一直很注重这一点,一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比如今天看的灯光驱虫,节约了人工,保护了生态,同时也提高了驱虫效果。”
数字化分选线给荔枝做CT
种植端的数字化为育种保驾护航、让农户告别“大小年”困扰,智能产地仓则让灵山县的农产品进入标准化和精耕细作时代。
2022年6月28日正式开仓运营的灵山农产品公共产地仓(以下简称产地仓)位于在泓科冷链物流园内,由灵山县与三科集团携手阿里数字乡村共同建设,依托菜鸟物流科技信息化技术,该产地仓具有日处理10万件果蔬配送能力,同时规划建设4000㎡果蔬分级分选中心、1000㎡农产品加工中心、3000㎡冷库仓储中心、1000㎡可视化农业大数据中心及创业孵化基地、500㎡农产品溯源及检验检测中心及500㎡展销体验中心。
以荔枝产业链为例,以往灵山县的荔枝种植户往往通过果贩进行统销,果好果差都是一个价,“种好种差一个样”,农户自然缺乏精耕细作的动力。有了菜鸟智能产地仓提供的分选分级能力以后,精品果、普通果、次果可以分别拉开20%左右的收购价差。
“通过我们数字化分选线可以给荔枝做‘CT’,用大小、体重、糖度等为其分选分级。”林海茵向记者介绍道,三科农业还将分级标准、种植建议给到农户。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和技巧,让“种好种差不再一个样”,目前精品果在天猫、饿了么等平台销售价格比普通果能高出20-30%,次果通常送往加工厂。
菜鸟智能产地仓工人正在数字化分选线旁等待荔枝进行打包
“产地仓作用不止于此,作为一个公共仓,我们还可以给本地商家、中国电信等客户提供服务。”产地仓技术提供方、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事业部华南区域经理吴多策介绍,“水果生鲜对物流包装材料要求很高,通过产地仓实现集中化、规模化,为中国电信等客户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达20%。”
记者在菜鸟智能产地仓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不断有农户将刚采摘下来的鲜果送来,除了三科农业自营业务的工人,本地商家、物流公司也在其他分区分选、打包,将鲜美的灵山荔枝送到全国“吃货”手中。
数字化销售让西部小县城对接全国大市场
随着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灵山县的农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广西。今年6月开启的灵山荔枝季期间,灵山千年古树荔枝拍卖直播间迎来近百万用户涌入,1棵百年桂味荔枝树采摘权、800年桂味王等拍品被拍下。
这让当地的种植户激动不已,因为这意味着灵山荔枝品牌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古树荔枝被高价拍下的同一时间,20余辆冷链车正载着首批新鲜采摘的灵山荔枝,从产地仓出发走向全国。
灵山首批荔枝销售发车仪式
灵山是个人口超过160万的农业大县,拥有荔枝、茶叶、奶水牛等种养殖产业。2021年灵山县全县种植荔枝41.2万亩,产量15.2万吨,产值17.6亿元;茶叶种植面积7.65万亩,产量1.32万吨,产值5.91亿元。
但以往其农批市场主要覆盖周边2-300公里半径范围,销售范围虽然超出灵山县但仍以省内、市内为主,是个类二级批发市场。随着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政府希望通过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深度合作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让灵山县的农产品对接更广袤的全国大市场。
以本地龙头企业三科农业为例,其在灵山的业务涵盖农贸批发市场、产地仓、育种园的运营,通过阿里数字乡村事业部的规划协调,三科已经在天猫、饿了么等平台上开设了“三鲜太太”官方店,同时在积极对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淘菜菜、盒马等采购部门。
随着该项目的合作深入,交易中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持续减少,三科农业今年可实现年销售交易额32亿元,整体供应链成本将降低20%左右,这让灵山农产品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过与县内90个行政村(社区)合作,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个。
“数字化销售只是农贸批发市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希望通过阿里的能力实现整个市场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数字化,让数据真正成为产销。”林海茵说道。
在灵山县委书记赵文博看来,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提供的销售、云计算等服务资源,灵山县将建立“1+1+N”市场化运营机制,即以阿里+本地龙头企业,链接起当地的商家、村集体、第一书记、种植户等,实现当地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数字化发展。
灵山县的“数字化变身”是阿里巴巴“热土计划”的建设成果之一,也是阿里首个真正意义上打通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的项目。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该项目已经覆盖了4.5万余户农户,通过产地仓对接的2100余户重点农户平均创收达5万元。
过去一年,随着阿里巴巴热土计划的不断展开,像灵山一样的数字化建设成果正在全国加速落地,阿里云、菜鸟智能产地仓、淘宝天猫、盒马、淘菜菜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和平台正像毛细血管一样从城市渗透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文/马宁宁 张铭涵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