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成立,这是继北京国家植物园之后,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从“植物园”到“国家植物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去年10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复同意在北京、广州设立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
今年4月18日,首家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正式设立。而此次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遥相呼应,组成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更承担全球北回归线植物物种保护的重任。
为何设立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两家植物园各有何特色?
两大国家植物园,收集超3万迁地植物
于4月18日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基础上扩容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目前,南北两园有已迁地收集植物1.5万余种,建有牡丹、睡莲、野生蕨类植物等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
此外,国家植物园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
而此次开园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则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其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现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包括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年接待约200万人次。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成为国家植物园以后,华南植物园要与其他的国家植物园,以及植物园的兄弟单位一起来探索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
我国为何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国家植物园代表着国家科研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据悉,全球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0余个国家植物园,其中欧洲约50个,非洲21个,亚洲14个,北美洲10个,大洋洲8个。南非和法国是国家植物园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有10个和11个,其中前者建立国家植物园的历史更超过百年。
我国为何要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这在国务院对北京和广州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中有所体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坚持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0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4000多种。虽然全国已经有约200个植物园,但是它们分属于不同部门,在植物保护方面还不够体系化。
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介绍,丰富的物种收集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根本特色,也是国家植物园与其他植物园的主要区别。此外,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最坚强支撑。
据了解,我国正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就地保护”体系,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以期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覆盖。
目前,国家植物园体系还在发展壮大,将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迎接新成员的加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动植物司副司长周志华表示,将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气候带与植被区划特点、植物物种丰富度、现有植物园发展水平、地方积极性和建设能力等因素,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植物园。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编辑:张雨亭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