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广州要围绕实施“穗农奔富”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具体目标包括精品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广府特色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展望2035年,广州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也是广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广州把乡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和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关键抓手,以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都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走好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表率。
“十四五”时期,广州要努力构建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新格局,分别规划打造天河“农科硅谷”、白云“菜篮子”枢纽区、从化新乡村建设示范区、增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黄埔共同富裕先行区、花都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番禺渔业经济引领区、南沙特色种业创新区和荔湾、越秀、海珠都市农业体验展示区。
广州都市农业空间布局
围绕加快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广州将打造11个重点产业:一是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围绕广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穗”字种业;二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发展优质粮油产业,重点是做大做强丝苗米产业;三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四是发展优新水果产业,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适合广州种植的新奇特水果,提高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传统佳果种植水平,丰富市民“果盘子”;五是擦亮广州花城名片,发展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六是保障肉类产品稳定供给,发展生态畜禽产业;七是满足广州人民对优质水产品的旺盛需求,发展现代渔业;八是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九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十是发展数字农业装备,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十一是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业。(注:各类产业空间规划布局附文末)
为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方面工作,《规划》提出要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任务:一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包括完善农业物质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二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包括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数字农业。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包括加强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美化提升乡村风貌、系统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便捷高效生产生活圈。四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包括大力培育“新农人”、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优化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包括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农业农村流动。
《规划》还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建设6个重大平台,打造成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是建设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等农业科技平台;二是推进新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产业融合平台,重点包括花卉、荔枝、渔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三是继续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四是建设广州农业农村数据信息平台,包括广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五是以新乡村示范带为重点,打造乡村建设平台;六是打造改革试验平台,印发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结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支持南沙区创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支持黄埔区创建省级城乡融合示范区。
广州市丝苗米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水果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渔业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蔬菜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生态禽畜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花卉产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农产品加工业空间布局
广州市现代种业空间布局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农宣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