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确诊热射病!急救医生提醒,“大白”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07-14 16:57

夏季高温来袭,不少地方气温突破40℃,酷热难耐。伴随而来的一种致命病症——“热射病”引发关注,近日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出现因此死亡的案例。

“热射病”相关话题数次登上热搜,阅读次数高达7.2亿,话题一度爆火,近5亿网友参与讨论。热射病与中暑有何区别?对人体有何危害?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防治?

日南方疫情多发,医护人员高温环境里坚持为市民采核酸的画面,感动无数网友。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芳提醒,防护服密不透风,人体热量难以散发,“大白”身着防护服的时间不宜过长,间隔一两个小时必须休息一下,否则中暑概率大大提高。

1657780493431.jpg

1657780524798.jpg

1657780382138.jpg


热射病高发于老年人、高温作业者

“热射病是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类疾病。”

李芳表示,人体产热和散热需要达到相对平衡,才能够维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如果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都有可能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人体温度异常升高。

热射病的高发人群是高温作业者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年老体衰者,可以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1657780434715.jpg

劳力型热射病,通常见于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的青壮年,在高温、湿度高等情况下,即使体温调节能够大量出汗,但是到一定程度,当出汗超过人体限度,产热始终多于散热时,就有可能会产生劳力型热射病。

非劳力型热射病,通常见于年老体衰的患者,因排汗的功能减弱、散热功能降低,再加上温度升高、通风不良,也可能导致热射病。


热射病一定是高温环境导致的

“产生热射病的原因有很多,高温环境是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只要人体接收或产生的热量过多,都可能出现热射病。”李芳说,比如环境温度过高、人体运动过度、长时间工作或者强体力劳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射病。

散热障碍也可能会致热射病。比如环境湿度高且密闭,穿着不透气的衣物等,都会明显阻碍人体的散热能力。“因为皮肤病或先天性的汗腺缺乏,不能够正常通过皮肤排热,也会导致热射病发生。”

热射病与一般中暑有什么区别?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1657780343482.jpg

李芳表示,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其中最严重的症状。

“一般中暑的临床症状较轻,出现高烧的几率相对较低,体温较容易降下来,几乎不会对各器官产生危害。但热射病的患者,典型表现是体温异常升高,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41、42度。”

据介绍,体温的过度升高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表现为神志恍惚、头痛、眩晕等神志的异常改变,甚至还会出现昏迷症状。同时,高温还会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影响,诱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诱发多器官的功能衰竭,比如呼吸、循环、肝肾、凝血功能等都可能出现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即使救治及时,一旦脑功能受损,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热射病患者切忌灌水

降温后必须尽早送医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热射病?

李芳建议,日常生活防治热射病,首先需要注意做好防晒,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高温、高湿、密闭、不透风的环境里,适当穿一些宽松的衣物,避免热量聚集的方式。

其次是加速人体排热、多喝水,保持健康的饮食,可以适当吃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比如冬瓜、节瓜、苦瓜、马蹄、莲藕、绿豆汤、荷叶煮水、藿香正气水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尽量选择到空气、温度适宜的场所。加上高温天气人容易烦躁,大家也要保持心情舒畅。“随着汗液流失,人体会耗损大量电解质、矿物质,适当喝一些平衡盐水、矿物质水,比白开水更健康”。

1657780454964.jpg

南方多地暴发疫情,大白在高温下核酸检测的画面,也感动了无数网友。李芳提醒,高温天气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暑,因为防护服密不透风,人体热量难以散发,所以间隔一两个小时就应该休息下,否则中暑概率大大提高。

pic_1184366

2022年7月11日,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洲头咀社区检测点放置了冰块降温。 南都拍客 卢兆燊 摄

对于中暑或热射病的现场处置,李芳建议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解开衣物纽扣加快散热,有条件可采取冰敷、冰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热射病的急救处置上存在哪些误区?她提醒市民,不要强行给患者灌水,因为患者通常会神志模糊,灌水过程可能引起呛咳、窒息,给呼吸系统带来风险。

“因为热射病进展很快,很多患者甚至在24小时内就会死亡,所以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医院,早点把温度降下来,避免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大大降低脏器损害概率。”

据悉,急救医生通常会采用注射适量冰盐水或血液透析等体内降温方式,让患者体温快速降下来,同时稳定水电解质,维持酸碱代谢内环境的平衡。并采取消除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功能、恢复脑功能等系统救助方案,提高患者生存希望。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实习生 庄欣锐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全球热浪来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