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开课开讲、相约院士网红教师,“双减”首个暑假这样过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7-17 20:54

“双减”下首个暑假,你准备怎样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7月17日在京联合宣布,《科学公开课》(第二季)将于7月20日晚8点正式开播,欢迎全国中小学生通过主要媒体平台收看直播,“游览”暑期科学世界。

人类的祖先是鱼吗?我们该如何理解宇宙?自然界中的“力”到底是什么?如何用概率论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太阳的研究如何引导了现代科学的进步?……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汪景琇、童庆禧、严加安3位中科院院士,以及19位科研人员和科技教师将娓娓道来。

南都记者关注到,《科学公开课》(第二季)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为青少年联合打造的一纯公益、全开放的科学教育课程。

WechatIMG1134.jpeg


22位科学大咖齐上阵,不乏院士网红教师身影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科学公开课请来了不少科学大咖和网红老师。

比如,在各平台已积累了千万粉丝的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将分享“生活中的博弈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讲解翼龙和中国的翼龙化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祝融号”设计师贾阳将讲月球车与火星车的故事,还有操着流利中文的英国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David Evans展开一系列化学实验,讲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等等。

WechatIMG1131.jpeg

据介绍,此次科学公开课既请来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还把一些大学和高中老师吸纳进来一起完成课程制作。

除常规课程外,《科学公开课》还将实地探访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刚刚挂牌的首家国家植物园及中科院科技成就展,带领中小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真实的科学环境,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中科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学公开课侧重讲啥?探秘宇宙、生命演化等

“我们发了400多份调查问卷,从师生、家长的关注内容和提及频次来看,宇宙天文,生物、物种起源、演化等主题更受关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科普处处长马强介绍。

据了解,本季《科学公开课》充分考虑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需求,在内容上紧跟前沿科学进展,紧贴社会热点,设置了探秘宇宙、生命演化、物质微观机理、数学与计算技术四个课程系列,提供更多有趣又有“理”的科学内容。

WechatIMG1132.jpeg

从对太阳的研究,到对银河系的认识,再到对宇宙的理解;从海洋鱼类的诞生,到陆地爬行动物的演化,再到早期人类的迁徙;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宏观世界的物质材料;从简单数字里的神奇规律,到计算技术的横空出世。“科学家教师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如何让深奥科学知识有趣?“讲师天团”科普经验丰富

南都记者注意到,相比第一季,此次公开课的主题偏向生命演化和微观物质机理等专业领域,如何让这些内容在科学家的口中更有趣,激发青少年好奇心?

中科院新闻发言人、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告诉南都记者,科学公开课主讲团队背后有一支具有丰富科普经验的队伍。“怎么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如何把不太有逻辑的知识讲明白,他们都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

其中,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早在1999年就成立,多年来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中科院很多研究所的科学家都参与其中。还有1997年成立的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主要面向中小学,到全国各地学校讲课。

两个团队都积累了丰富实践,而此次科学公开课的老师不少都来自其中,课程设计后,也由这些人进行层层把关。此外,第二季科学公开课的制作因为有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加入,也使得一些中学的优秀老师加入其中,“无论是干活本领,还是把关水平都有保障。”周德进说。

“双减”下青少年科学教育需求如何满足?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季科学公开课针对的学生群体以初中生为主,向上向下辐射。此次课程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体现了科教界的“水乳交融”。

WechatIMG1133.jpeg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公开课》充分发挥了中科院优秀科学家汇聚、学科体系完善的优势,希望在“双减”背景下,《科学公开课》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需求,帮助青少年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综合素质。也希望全国中小学生和科技教师在观看直播后,积极参与主办方意见调查,或者在网络平台留言,以便打造更美好的寒假“科学世界”。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希望这次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天性能够得到绽放,让学生能真正因为热爱而加入我们科学事业。”马强说。

自7月20日起,第二季《科学公开课》将于每周三至周六晚8点,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光明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网、南方都市报、N视频、中国科普博览、科学世界、抖音、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快手、知乎科学、小红书、视频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直播结束后,公众也可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学公开课》专题页面回看课程视频。

南都记者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潘珊菊6.6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