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是一回事吗?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综合2022-07-18 19:45

针对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全国总工会近期对2022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作出部署,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尤其是,重点关注医护人员、社区防疫志愿者等防疫一线人员,避免因高温天气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造成中暑。并要求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那么什么是高温津贴?怎么发放?和防暑降温费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高温津贴?

2012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防暑降温办法》),规定了具体的高温津贴制度。《防暑降温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哪些情况,应发高温津贴?

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广东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是怎样?

从2021年6月1日起,广东调整提高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13.8元,发放时间为6-10月。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能享受高温津贴?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的;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作的。

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

高温津贴能被物品代替吗?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是一回事吗?北京京理律师事务所程小方律师解释说,高温津贴是工资,防暑降温费是福利。

程小方称,防暑降温费是企业为夏季在岗的员工发放的用于防暑降温的福利,属于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每年6-9月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发放高温津贴又是什么呢?是企业在夏季安排员工在35度以上进行露天工作,不能将工作场所搬到室内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将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这种情况下是应当向员工支付高温津贴。

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防暑降温费是否发放,而高温津贴是强制性规定,企业不发放可能会涉嫌违法。同时的话,防暑降温费一般是按月发放,高温津贴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提前一次性发放。

高温津贴并非人人享有

那么哪些群体能够享受高温补贴呢,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邦永律师表示,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

张邦永称从事露天岗位工作,比如清洁工、快递员、外卖员、建筑工人等等,只要你的用人单位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内的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你就可以拿到高温津贴。

最高气温超39℃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用人单位在下列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高温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因高温天气停止作业,不得扣减工资

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者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明确,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

单位不发高温津贴将受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违反《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企业工会或者所在地总工会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有关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综合自广东人社、中国之声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全球热浪来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