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律政悬疑系列剧《庭外·盲区》正式收官。该剧由著名导演张黎执导,夏雨领衔主演,罗晋特别主演,张龄心、国歌、栾元晖、鞠帛展主演,万茜、郭广平、练练特别出演,讲述了法官鲁南(夏雨饰)于出差南津的间隙,短短16个小时内,协助刑侦队利用视线的“盲区”破获了两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碎尸案”和“走私案”的故事。
16小时极限缉凶捍卫正义,《庭外·盲区》自开播以来,因为扣人心弦的剧情和演员全程在线的高燃演技,获得全网好评,观众在评论区直呼“好爽!”“过瘾!”“国产悬疑剧独树一帜的存在!”而别出心裁的双线叙事结构,又为《庭外·落水者》的出场留足悬念。
在悬疑内核之外,该剧在真实层面上多维立体地展现了整个律政生态体系,刻画出当代法官、警察、律师等“正义守护者”的鲜活群像,情感真实直击人心,是优酷打造悬疑+类型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一部探索性质的悬疑短剧
律政悬疑系列剧《庭外》由《盲区》《落水者》两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篇章组成,由张黎和黄伟分别执导。
导演张黎曾执导《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经典剧目,至今依然活跃在一线,是资深的业内大咖。《庭外·盲区》张黎接拍的第一部悬疑短剧。他坦言,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似乎更舒适也更便捷。但对专业的导演来说,拿到任何一个题材,都有一个“寻找钥匙”的过程。“其实人性是共通的,事件特质也是共通的,找到了钥匙,就是找到了更好的表达方式。”
《庭外·盲区》剧照
系列剧《庭外》最独特的地方是同一时空的双线并行叙事,以《落水者》为干,以《盲区》为枝,干是基础情节,枝是意外生发;干是生命力,枝是绚丽多彩。张黎表示,这个结构在剧本阶段已经由编剧指纹确定好,但“文学有文学的时空,导演有导演独特的时空,二者的修辞方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文字语汇,一个是镜头语汇。”
正是这独特的结构给张黎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一方面,他不用太顾虑主干情节,只需专注于《盲区》的视觉叙事;另一方面,枝的部分本身也具有挑战性,“哪个枝都愿意比别的枝更加炫目一些,它有炫技的可能。”
《庭外》总制片人王平则表示,自己曾和张黎导演合作过战争题材和都市剧,但从未奢望他会接一个6集的探索性质的悬疑短剧。“黎叔的视听语言风格,他的驾驭能力都是非常棒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迎接挑战,和我有一样有在这个题材探索上的好奇心,这个是最打动我的部分。”
全员专业,没有太多“新鲜”的困难
《庭外·盲区》拍了47天。王平回忆说,六七月的厦门特别酷热。“我永远记得开场撞车戏。那天的温度他们说是42度,我认为有45度,在一个封闭路段,路面上的沥青都在冒烟儿。”炎炎烈日下,王平亲眼见到张黎导演一路小跑到撞车现场去讲戏、做调度,“眼里冒着光”。“可能他心里觉得不是问题,”王平说,“我觉得还是很挑战的。”
“我确实年份干的长了,没有太多新鲜的困难,都经历过”,谈起拍摄时遇到的困难,张黎说。除了疫情限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坚持把它拍下来,所谓的困难也是拍一个少一个。
《庭外·落水者》剧照
不仅导演拼,演员也很拼。《盲区》里有一场戏,罗晋饰演的乔绍廷坐在车前座上,后座有人用一根电线勒住他的脖子,当时罗晋满面通红、青筋暴起,眼球冒出血丝。后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照片配文说:“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原来呼吸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这个勒必须是真的”,张黎导演谈及此事时解释道。在导演眼里,在保护演员的生命身体安全的前提下,表演越逼真越好。“他的青筋,他的舌头,他整个声带,包括他眼里的血丝,那天拍那戏也是特别热的,身上一层层湿透……这些都是非常帮助表演的。观众就是认!所以感谢罗晋,有这种真实的,对自己狠的精神。”
《庭外·盲区》剧照
张黎也强调,在悬疑剧里,除了展现下雨、泥石流、热、濒死感等外部形态,最重要的还是演员对情感和情绪的真实表达。在《盲区》中,无论栾元晖饰演的田洋、练练饰演的徐慧文,还是万茜饰演的陈曼,虽然没有太大的动作戏,但情绪表演都十分到位。他们可能没有受什么皮肉之苦,却把内心的折磨和挣扎体现得非常好。
“老说一句套话,一个班子主要是演员,因为他们在镜前。葡萄是按串卖,这一串要是都好,价钱就卖得高,说我这有一粒葡萄,又大又紫又甜,卖不出价钱,没用。这个戏好就好在,它的平均专业性都在这儿,拍起来比较专业。”张黎说。
有赖于最高法的背书和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律政悬疑系列剧,《庭外·盲区》和《庭外·落水者》的拍摄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的支持。《盲区》的剧情始自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复核”。夏雨饰演的法官鲁南走出法庭,在履行法官死刑复核职责的过程中,与公安通力配合;罗晋饰演的乔绍廷也令观众看到作为律师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的危机和风险;张龄心、国歌塑造的专业果敢、行动力十足的女性公职人员同样令人难忘,由点及面构成司法工作者的群像剖面。
《庭外·盲区》剧照
系列剧《庭外》监制、优酷项目制片人张晓洲谈到,最高法的背书和帮助,给影视剧创作带来了底气。“比如案件中有写到公检法三方的配合和互相监督的关系,有写到本地和异地执法的区别,还表现了死刑复核这样一个特殊的审判程序,这些东西其实是在以前的律政剧当中都没有表现过的。我们之所以能去写,而且能写得让大家觉得很真实,很有趣,就是基于最高法给我们的非常专业的指导,帮助我们在比较现实的逻辑层面下有一些创新和细节的表达。”
据悉,优酷的悬疑剧场此前一直努力打造“悬疑+:的概念,在悬疑的内核以外,增加一层社会性的、非常具有真实感的世界和人群形象的包裹,比如此前播出的女性悬疑《白色月光》,正待播出的情感悬疑《双食记》等等。张晓洲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庭外》系列剧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还有对律政生态的全景式展现,“它有一个跟普通观众更能共情共鸣的讲故事的包装”,也因此更能达到“走心”和“破圈”的效果。
《庭外·盲区》在热议中收官,18日晚,《庭外·落水者》接棒《庭外·盲区》正式开播,再次引起观众的极大关注。谈及两部短剧的排播顺序,张晓洲说,创作方给出一个AB面的剧集概念,对平台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创新的机会。“全知全能”的作者在两个剧当中设计了一些细节和时间线上的关联,观众只有在两部剧都看完以后,才能明白当中的奥妙。
“最终我们选择先从《盲区》开始,因为本身它是一个更快节奏,更高强度的悬疑类故事。我觉得对于观众的接受度来讲,他会更容易被吸引,在这个故事当中了解了人物之后,他带着这些信息再进入《落水者》,就能更好地享受我们给他安排好的一些细节彩蛋,会有全新的观影体会。”张晓洲说。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