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孙小鹏 今年高考招录,上海高校集体爆冷?日前,上海名校在河南集体爆冷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讨论,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物理类投档排位比去年降低五万多位。为此,南都记者调查今年部分上海高校在粤招生情况,发现无论是物理类还是历史类,多数高校最低录取排位均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总体下降幅度不大。
有上海高校在粤最低排位比去年下降上万位
上海高校在广东招生如何呢?记者统计了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二十余所在粤招生的上海高校,并对比两年的最低录取排位情况。记者发现,无论是物理类还是历史类,除了复旦、上交、同济等排名略有上升之外,大部分上海高校的最低录取排位均比去年有所降低。
物理类方面,南都记者统计了23所上海高校在粤本科批次投档情况,其中最低排位比去年上升的仅有8所,下降的有15所。其中,最低排位上升的高校大部分上升幅度较小,仅有几十上百位的涨幅,但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和上海健康医学院涨幅较大,分别上涨4859位、5983位和4107位。与上升的情况相比,下降幅度则更为明显,15所院校中有14所下降位次过千位,其中还有2所院校排位降低上万位,分别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下降14919位)和上海电机学院(下降15310位)。此外,降低幅度较大的还有上海商学院(下降8834位)、上海理工大学(下降6673位)和上海师范大学(下降6093位)。
历史类方面,记者统计了20所上海高校在粤本科批次投档情况,同样排位下降院校占比较大,但排位下降幅度相比物理类较小。据梳理,排位上升的高校有5所,排位下降的则有14所(上海音乐学院去年未在广东历史类招生,无最低排位情况)。其中,上升的5所院校中,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上涨幅度较大,分别有2045位和3438位;而排位下降的14所院校中,6所院校下降位次过千,幅度最大的是上海海洋大学,从去年的18279位降低到今年的26083位,下降了7804位。
在民盟盟员、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软件学院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校长迟云平看来,受某些特殊事件的影响,省外高校招生遇冷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另外,最主要的因素是“专业为王”成了高考改革的指挥棒,城市(地域)、院校、专业的选择顺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专业、城市(地域)、院校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大小年”的情况一般不会明显出现,因为那是“院校优先”的时代产物,现在的院校专业志愿组,即使有冷热变化,多半也会相对温和。
“之所以遇冷,估计跟信息不对称有关系。”资深教育专家、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黄跃雄研究员也表示,上海高校名校多,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在作怪,加上上半年上海受疫情影响,也可能无暇顾及招生宣传。
广东考生出省读书热情上涨,省外名校追加招生计划
虽然上海高校在粤招生也有些“遇冷”,但记者发现,近年来广东考生出省读书的热情不断上涨。除了反映在省外名校分数线和排位水涨船高之外,近年来许多省外名校也在扩大在粤招生名额,追加招生计划。
比如,高水平大学继续受到“追捧”,考生报考热情高涨,生源情况十分理想。为此,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在本科批次普通类模拟投档后,在广东省共追加了30多个招生计划。
去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贸易经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在本科批次普通类模拟投档后,在广东省共追加了36个招生计划。前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均增加了在广东省招生计划。
黄跃雄就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对于省外高校的宣传力度较大,只要省外的大学扩大广东生源招生,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都会重点进行宣传,以调动省外大学扩大招生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考生乐于报考省外高校。
黄跃雄指出,过去招生过程中经常看到,在广东读不上211等好大学,但出省就可以。省外高水平的大学也比较多,出省读书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很高兴地看到出省读书的趋势已经形成。优质生源出省多了,这也是今年部分广东高校录取排名下降的一大原因。”
制图:孙小鹏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