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年白鲟灭绝,全球现存26种鲟鱼命运如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2-07-22 23:08

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1.5亿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另一长江特有物种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

鲟鱼面临灭绝威胁

7月21日,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全球鲟鱼重新评估显示,世界上剩余的26种鲟鱼物种100%面临灭绝风险,高于2009年的85%;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鲟鱼倡议负责人贝亚特表示,“一个比恐龙更长寿的物种被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呼吁各国停止对鲟鱼灭绝视而不见,实施可以帮助拯救这些标志性物种的解决方案。”

告别“中国淡水鱼王”

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1.5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公开资料显示,白鲟体形硕大,可达七八米长,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四川渔民谚语云“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

微信图片_20220722223918.jpg


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被破坏等因素,长江白鲟数量在上世纪70年代急剧下降,并在1993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1996年,白鲟正式列入极度濒危物种目录。1999年时,长江流域还能看到白鲟的身影,但当时数量已经低于400条。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活体是2003年1月,四川宜宾河段一条被误捕的白鲟经救治后被放生。可惜后续追踪工作因意外中断。自此浩瀚长江中再也未见一尾白鲟

IUCN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IUCN鲟鱼专家组中国唯一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危起伟解释,“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期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

危起伟说,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1991年以后再未发现白鲟自然繁殖。2019年12月,危起伟及其学生张辉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研究论文透露,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警钟敲响 期待转机

长江流域分布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 种。分析认为,过度捕捞、河水污染、航运发展是造成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长江的水利工程影响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白鲟灭绝和长江鲟野外灭绝,给我们敲响警钟,长江其他珍稀物种万不能重蹈覆辙。”危起伟说,此次IUCN名录中仍属“极度濒危”的长江中华鲟,也已连续5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命运堪忧。比白鲟幸运的是,长江鲟和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

近年来,中国加大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随着《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铺开,以及《长江中华鲟拯救计划》《长江江豚拯救计划》的实施,希望长江旗舰物种的命运能够迎来新的转机。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实习生梅钧栋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IUCN、WWF、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杨小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