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乡土人间——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
展期:7月26日—9月6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4号厅
纵观1949年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乡土”是一个关键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绘画母题。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解放与新生的农民阶级以主人翁的身份站上历史的舞台,农村题材和农民形象在美术创作中受到普遍重视,成为新中国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此次展览将展出130余件广东美术馆藏乡村题材美术作品,以及部分借展作品,并结合《美术》《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等相关重要文献,一方面希望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题材作品的文化内涵转变以及绘画表现语言的演变,探讨社会进程与美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展览突出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责任意识与独立思考精神,对新时代艺术家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产生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天将金石付斯人——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特展
展期:7月9日— 9月25日
地点:广州东方博物馆交流厅
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坊人,清代钟鼎彝收藏最丰富、学术成就卓著的金石学家。此次展览所展出的就是陈介祺的精品收藏,精选藏品近百件。陈介祺精妙绝伦的旧藏拓本,展现了其空前的鉴藏成就和出神入化的传拓艺术;篆楷行诸体书法力作,呈现了其独领风骚的“金石书体”风采和深厚的传统书学功力;金石名家的翰墨善拓及桑梓先贤遗宝,体现了其作为晚清金石学界领袖人物的崇高声望和学术高度,并揭示了其师承渊源和对地方文化发展多元而深远的影响。
舰证中山魂——孙中山与中山舰事迹展
展期:6月16日—9月5日
地点:辛亥革命纪念馆1号特展厅
今年是中山舰建成下水110周年,为了探寻中山舰的风雨航迹,深切缅怀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以及为国捐躯的中山舰抗日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他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即日起,由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举办的“舰证中山魂——孙中山与中山舰事迹展”展览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号展厅开展,展期至9月5日。此次展览以“复兴海军 重臣购舰”“革命军兴 起义讨袁”“南下护法 反对复辟”“广州蒙难 护卫领袖”“经历风雨 国共合作”“武汉会战 血染长江”和“昂首起航 建碑铸魂”七部分内容回顾中山舰服役的二十六年,展出展品8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件套,充分展现中山舰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舰证”作用。
如果眼泪有颜色
展期:7月23日—9月5日
地点:逵园艺术馆(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9号)
眼泪是我们的体会,杜秋锐把一点一滴凝聚着的痛快、甜蜜与伤悲画作笔下的故事,让眼泪有了颜色。他擅长用作品呈现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将生活中自我的意识形态和感知经验转化为趣味和态度都更为丰满的戏剧化视觉,这在于他精准的情绪表达,大胆的用色,幽默而不失犀利的角度,细腻而又大开的脑洞。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细微的感悟和微妙的情绪与事件,每个元素都生动淋漓,让我们在猝不及防间,被打动、被治愈。杜秋锐的创作往往具有两条叙事线,一条由画面叙事主体呈现,热烈而直接,另一条则隐藏在他戏谑的巧思当中,苦涩而诙谐,这使作品同时具备了直白和谨慎两种元素,直白传达了物质世界新鲜的视觉再现,而谨慎则是一种黑色幽默。
任伦个展:裂谷2——智性模型与概念空间
展期:7月15日—8月5日
地点:非空间(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3号之二)
任伦,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院实验影像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专业。2021年创办TTTB Artist-run Space艺术团体,专注于网络语境下艺术创造。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北京。展览呈现艺术家任伦近年来对图像、身份、现实和网络环境的探讨和揭示,并通过构建在图像符号学和数字编码影响下的“隐喻空间”赋予观众对机器行为和图像权力重新审视的权利。作品图像以数字本体的方式再现,重复的过程中艺术家暴力破坏,这种介入打断了其原始语境中的循环过程,致使内容呈现出一种被剥离的骨骼数据和原始权力框架。
真广州,真好嘢——叶健强跑街摄影展
展期:7月19日—7月31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厅(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
照相机是眼睛,叶健强用最真实的镜头观察着广州一步一个脚印地变化,用最平常的画面记录了广州市民的活色生香。文化是熏陶出来的,植根于广州,贴近生活,拍什么才真实,拍什么才有味道,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往往被忽视的街头巷尾、家长里短,却正是反映了一个地方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呈现在眼前的这些照片,讲究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烟火。社会历史变迁的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在这里得到零距离的体现,我们也置身其中。叶健强跑街几十年,他在探索、在创作,百变不离其宗,记录历史、回忆历史、研究历史,坚持几十年也就是为了求得这一个“真”。从参观的人群见到,画面的真实、亲切,甚至久违的记忆和新奇引起的欢声笑语,就是最好的评价。那么,“真广州”也就是它了!
千里叠翠
展期:7月13日— 9月4日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00号吉盛伟邦6012
《千里江山图》是充满传奇经历的画卷。年方18岁的王希孟,历时半年绘制此画,技法精妙,突破性的主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绘制,金碧青绿,精致恢宏优美,整幅画卷保存完好。画中的木构梁柱式亭桥,全桥三十三组构架,共露三十二孔。古建筑学者、同时亦擅长版本和古书画鉴定与研究的傅熹年先生以文献及现存遗迹综合判断,《千里江山图》中著名的“亭桥”与苏州吴江利往桥在年代规模上相似。鉴于《千里江山图》长卷的难得一见及其丰富的内涵,本次展览为知识普及性展览,哲蘭亭艺术中心亦期望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尽自身绵薄的亭桥之力。展出期间将配以导赏讲解、长卷亲上手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公教活穿插进行,展厅设有8条帷幔、精心布置的展陈、为观众解码《千里江山图》长卷的相关知识。
一朵花 一只羊 一条鱼的展览
展期:7月30日— 8月14日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上路社区14号 乐空间Loveland x Soaak.Lab
这场展览是绘本展和集市文化的融合,以儿童的视角给你生活的力量,正如广州的包容和大爱,让所有的不同,在这里被治愈和绽放。绘本《斑纹羊和小黑鱼》是一个冒险、童话、正能量的原创故事。展览将故事场景艺术化,以巧妙的视觉语言为你我呈现书中的童话。通过装置艺术,大小朋友亦可与故事互动。集市为年轻群体提供众多生活体验、潮流好物、社交空间。丰富的现场活动,希望可以抛开年龄的束缚,请像孩子一样,对生活永远充满期待和好奇。展览分为绘本展区、互动区、集市区、表演区、游乐区和水吧区。展览期间,有为亲子家庭准备各种各样的亲子互动、涂鸦艺术、徽章手作、音乐唱演、创意亲子剧、萌宠巡游、清夏戏水等等。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也能玩嗨展览。
以脸为书:杨小彦艺术展
展期:7月23日— 8月23日
地点:学而优书店三楼
对于杨小彦来说,文字和绘画是各自独立的。绘画不是文字的插图,文字也不是绘画的说明。图与文之间的关联究竟是怎样的?这是杨小彦尚在追寻的问题,而他的思考印迹便被揭橥于这一场名为“以脸为书”的试验之中了。本次展览的图文正是以一批文化名人为标本对人脸的复杂属性所展开的探索。数十年来杨小彦的阅读博杂无界:小说、诗歌、哲学、历史、艺术、科学……他对作者的个体经历和相貌同样好奇,不厌其烦地为这些作者画像,从速写本上的钢笔勾画,到手工皮纸上的笔墨推敲,每个人物都曾数易其稿甚至十易其稿。对他而言,油画系的科班训练让画得“像”并不太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离开照片式的精确写实,用寥寥数笔画出这些著名人物独特、深刻甚或象征性的一面,或者说更难的是“以其人之道诠释其人之相”。
——深圳——
N次方回应
展期:7月10日—8月11日
地点:深圳市罗湖区宝能第一空间9B01 AWAKE艺术
艺术家王金博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感伤、讽刺、自嘲是创作的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盛装、闪亮不同系列都是对社交和内心的深层回应。图像中每个动作都承载着情绪、传递感受、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呈现人物、事件故事化的错置,充满戏剧性冲突。清晰的边线试图将人物和形体抽离出故事,这种挣扎成了剧本的最高潮。每幅画都是舞剧的一个片段,一个虚构的真实。“胖”这个词似乎一直在伴随着艺术家刘唯一的成长。用胖胖的形象将自我带入,与自己和解。对有趣局部、情感以及童年的描绘,是怀念也是道别。这种留在作品上纯真的美好可以理解为是艺术家的主观叙述。“胖”是一种身体特征,也是被各种欲望和想法填充的每个人。浪漫主义或是直面自己,都是两位艺术家各自的处理方式。是对立也是共通的,每多一个视角就多了一种回应。
元•界——关山月美术馆数字人文研究展
展期:6月23日—8月21日
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从当下数字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渗透和介入来看,数字技术在传统美术馆业务拓展中的广泛应用,乃至以元宇宙为技术原点搭建虚拟美术博物馆,都将是美术馆面向未来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关山月美术馆数字人文研究系列展”是伴随着我馆数字美术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而确立的一项数字艺术展览项目,基于数字科技的理念和技术支撑。适逢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关山月诞辰110周年,所以在馆内原有的关山月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上,与25周年文献展相结合,在内容上以关山月数字人文研究成果、关山月艺术的数字化呈现,在展陈上结合媒介数字化的前沿技术,一方面通过展览对关山月数字美术馆建设项目内容进行呈现,一方面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美术馆及数字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关山月美术馆25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呈现给观众。
《梦里柔软的你》羊毛毡艺术展
展期:7月30日— 8月30日
地点:木星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其羊毛毡雕塑、装置及插画等系列作品。作品以艺术家心理经历与梦境为载体,带观众走进一场温暖治愈的奇妙旅程。小女孩形象是艺术家骆馅饼试图疗愈童年创伤的产物,自闭且不爱讲话,总是安静坐在角落,发着呆做着白日梦。面对生活中的“小刺”、噩梦中的“怪物”,小女孩总是安安静静与之和平相处,一如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品中的小女孩排解了艺术家焦虑、孤独的负面情绪,她通过羊毛温暖柔软的创作特性,表达着内在柔软又坚强的力量。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女孩,安静蜷缩在角落,不言不语,脆弱又柔软。所以要来一起发呆吗?
——佛山——
独自对话——倪宽艺术展
展期:7月20日— 8月20日
地点: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
此次展览将展出倪宽的书法、中国画、篆刻(含紫砂泥印)共一百余件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他平时积累的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充分展现他从艺以来的心得和创作理念。每幅作品的艺术构思,都是他跟这个世界以及跟他自己的对话结果,以期令观者感到轻松和有趣,乃至共鸣。倪宽,师从石开、陈国斌先生,擅书法、篆刻、中国画。他主攻正书,兼习行草,隶楷篆各体自成一格。他以汉隶为宗,简帛为用,将广义上的帖类简帛小字写成了有金石味的大字。倪宽的中国画记录了近十年来他在书法篆刻之余创作的点滴,基于书法审美观和学习经验,以轻松的心态进行写画的创作,呈现一种自由的气息。篆刻则以写意之印风作为表达,取古今篆刻的精髓,古雅奇逸。
心如莲花——李小如题跋作品展暨“方正字库李小如摩崖体”发布会
展期:7月15日— 7月30日
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艺术馆
书法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小楷等各具特色,源远流长。清末南海人康有为既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又是岭南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李小如的老师林君选是康有为的再传弟子,故李小如从艺几十年来一直遵从师训,各种书法齐头并进,以楷书名世,其草情隶意的小楷书风,静穆秀美,沉着端荘,在中国书坛上别开新面。正如陈永正先生所题:“李小如君,少日从佛山耆宿林君选先生习书,取径甚正。致力于晋唐,小楷参以敦煌写经,庄重而又不失灵动,饶有雅意。于吾粤书坛中可谓独树一帜矣。”
——清远——
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
展期:6月23日— 8月28日
地点:广东瑶族博物馆三楼展厅
展览分为“南粤广州 一口通商”“外销珍品 琳琅满目”两大部分,甄选77件(套)精美文物展出,向南岭群山中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群众展示清代广州海外贸易的盛况。从秦汉时期起,位于太平洋西岸枢纽位置的广州,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贸易大港。清代广州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时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开放海禁,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独存粤海关,实行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的“一口通商”政策,并由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和东西方商品交流的重要门户,诗歌“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便描绘了清代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的繁盛景象。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饶泳欣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