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张成 叶小红 7月23日,“海门丹心 华峰禅意——华峰寺首届禅宗文化艺术节开幕暨五师堂落成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据介绍,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华峰禅意、禅养印象、养心养性”“华峰禅意、书画共赏”“华峰禅意、禅武强身”“华峰禅意、慈悲医心”“华峰禅意、香雪茶浓”等禅宗文化活动,以及“迎中秋,同祈福”传灯法会,时间由今年7月持续至12月。
华峰寺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禾丰一带的重要活动区域。南都记者 马强 摄
位于黄埔区的华峰寺,又名海门禅院,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原属历史上著名的岭南佛教古刹,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寺庙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断尘石僧归”“一叶轩乘凉”“佛迹岩”“梅花谷”“罗汉溪”等华峰十景,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引人入胜。如今,周边建设了华峰山、油麻山、水声水库、红旗水库、华圣公园、油麻山森林公园等,已经形成了以山、水、林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体系。
华峰寺不仅是佛教名刹、旅游胜地,也是革命圣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禾丰一带的重要活动区域。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以黄旗山为依托,多次在华峰寺僧众的掩护下避过危险。在1942年发生的黄旗山战役中,华峰寺唯一大师、宽信大师、灵果大师、了空大师、见佛大师五位僧人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日军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之下不畏牺牲,被吊死和烧死。寺内保存至今的萍婆树、藏经阁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华峰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内展示的华峰寺与东江纵队的历史。南都记者 马强 摄
本次落成的“五师堂”是黄埔区赓续红色血脉、讲好黄埔故事的又一手笔,以传承抗战时期五名僧人爱国爱教、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
广州市民宗局局长汪茂铸充分肯定了黄埔区的民族宗教工作,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们将继续发挥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台意义,深入挖掘禅宗文化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五个认同’的作用。”黄埔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肖春辉表示,将以华峰寺、五师堂等为载体,不断团结和引领宗教界人士。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