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盒饭贵农村垃圾乱堆,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解决百姓生活痛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7-28 14:21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编写的《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选取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00件议案和建议,用讲故事的方式将部分议案的提出、办理过程以及办理结果一一呈现,为公众提供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窗口。

代表们通过实地考察或从自身经历出发,了解影响群众生活的痛点。比如,有代表在进行脱贫工作走访中发现8岁儿童患白血病后,一家人因病返贫;有代表在工作中发现贫困边缘户就医自费比例较高,容易因重病陷入贫困;有代表在农村成长,一直想要处理农村堆积的垃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有代表因为经常乘坐高铁,听到群众对高铁盒饭、厕所的吐槽。

针对这些问题,代表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相应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进而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

微信图片_20220728124500.png

《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近日出版发行。

近年来的议案建议多涉及民生问题,关注特殊群体

这本书开篇介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制度。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议案是指一个代表团或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的议事原案;建议是由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要报告代表议案审议结果和建议办理情况。例如在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共有176件议案涉及的30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或计划;代表提出8993件建议,分别交由194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全部办理完毕。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在该书的序言中介绍,从这些年来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情况来看,议案建议的内容涵盖各个领域,涉及最多的还是民生问题,比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防范脱贫人口再度返贫、提升高铁配套服务品质等等。

杨振武在序言中谈到,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中,既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问题的聚焦关注,也有对农民工、快递小哥、未成年人、乡村医生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


聚焦因病返贫、致贫现象,多位代表提出建议

在不满8岁的儿子罹患白血病后,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罗圈村的逯爱国一家,这一本来是还算幸福的小家庭陷入了贫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在走访时,对逯爱国的家庭情况印象深刻。

裴春亮发现,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占返贫群体的比例高达60%以上,远高于因学、因灾、因残致贫人口比例。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多、地域各不相同、情况千差万别,一旦脱贫攻坚结束后,政策发生变动,一些贫困户很有可能出现返贫现象。而脱贫户返贫的最大风险在于罹患重大疾病,昂贵的医疗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因此,需要坚持扶贫与防范两手抓,“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贫困边缘户也面临因病致贫的问题。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胡英梅从事儿童护理工作20多年,她在工作中发现,在医疗费用报销中,贫困户自费比例普遍在10%以下,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自费比例却高达50%以上。贫困边缘户犹如站在悬崖边上,在政府和社会帮扶缺失的情况下,将会因为沉重的医药费用负担,成为新增的贫困人口。

如何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多位全国人代表建言献策。

裴春亮认为,应该增强集体经济的带贫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他指出,虽然目前有的村集体收入勉强达标,但经营收入渠道过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没有形成长效增收机制,贫困村脱贫的基础很不稳固。

他在建议中提出,要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充分整合自身优势,借鉴外部力量,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探索经济作物生产、电商、旅游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扶持贫困人口就业,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再通过发展股份制集体经济,以经营性收入进行分红,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来源,最大限度降低返贫风险。

据介绍,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纳裴春亮的建议,指导各地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实现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并明确相关政策支持,实现短期脱贫摘帽和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机统一;督促各地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各地开展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就是扶贫开发,健全脱贫工作长效追踪机制。

对于贫困边缘户的就医保障,江西在2018年率先开展试点探索,部分贫困地区将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保险扩展到农村贫困边缘户,由财政资助,为非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补充保险。同年年底,为了验证政策措施的可行性,胡英梅前往江西吉安市永新县实地调研,当地一位居民告诉她,总共的医疗费用大概是22万,医保报销了6.8万,商业保险报销了5.4万。

2019年,胡英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议,逐步将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扩大到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居民,按照财政出资为主,个人补充为辅的原则,为贫困边缘户购买重大疾病补充保险。同时,在国家医疗救助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患有大病、重病的贫困边缘户纳入医疗救助的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3月,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贫困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


从切身体会出发,解决高铁盒饭贵和农村垃圾乱堆放问题

不少代表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建议。比如连任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国平经常乘坐高铁出差,时常听到有乘客吐槽的高铁盒饭价格贵,也不美味,公用厕所的卫生状况也很差。于是2019年,他向国铁集团提出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3个月后,国铁集团作出回复,表示将持续推进互联网订餐及特产预订服务,改善高铁厕所卫生状况。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县长的张家文从小在农村长大,他记得以前每家房前屋后都有一个垃圾堆,垃圾和污水混杂在一起,夏天恶臭,成为污染源和蚊蝇、细菌的滋生地。秋冬季遇大风,塑料垃圾漫天飞舞。

张家文时刻想要改变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现状,建立一个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分类的垃圾治理体系。他结合县级实际,推动几个重要节点乡镇建设中转站。

张家文指出,但乡镇和重点村屯因资金不足,无力配齐清运设备。很多村屯无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收集起来的垃圾只有少量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场,多数垃圾因车辆少、路程远等问题不得不放弃转运。县里没有一处垃圾焚烧厂,农村一座中等规模焚烧厂建设工程总投资需要进9000万元。

他认为,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维护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靠地方财政难以支撑,建议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统筹规划,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垃圾规范化的治理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单位接到张家文的建议后,与代表通过电话沟通。有关部门首先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尽可能地把代表建议的内容吸收进去。指导各个省级地方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和目标,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明确县级以上政府的治理责任,尤其是在农村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先行的治理模式。

在资金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短板,财政部每年安排60个亿的相关补助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设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政治专项资金,探索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住建部还加大第三方机构抽样和现场核查,持续的督促跟进,已经有九成以上的村庄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运处理,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任务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郭若梅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