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变“长治久清”,珠海五年来的华丽蝶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2-07-29 11:21

南都讯 一条蜿蜒的河道穿过珠海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将水清岸绿的前山河映衬得格外美丽。“我们每天都会在这里散步,锻炼下身体或者钓钓鱼休闲一下很不错。”正在前山河岸散步的黄女士告诉记者。

pic_766183

前山河沿岸城市建筑,远处就是前山大桥。

近年来,珠海“颜值”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不断趋优向好,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这离不开五年以来珠海市全面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落地。

据了解,珠海市河湖长制从建立机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污治乱、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河湖管理保护实践不断升级,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河湖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不断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升级转变。自2018年全省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以来,珠海市已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

广东首个全部行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的地级市

28日,珠海市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对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工作进展和工作亮点进行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728234932.jpg

珠海市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2017年6月,珠海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并在当年底全面建立起河长制;2018年7月出台在全市湖泊推行湖长制的实施意见,为全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绘制任务表、路线图。目前全市全面建立起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河湖长制管理覆盖范围内共计江河涌渠446条、水库59宗、山塘21座、湖泊11个,设立四级河长共计497名。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0万余人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累计2.2万多个,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珠海市完成扩建及提标改造水厂4座,新增供水能力47万立方米/日,新建供水管道约1006公里。全市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在99%以上,优于国家大于95%的标准,农村供水普及率100%。

目前珠海市供水水库22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有效调节库容1.1亿立方米;主要供水泵站8座,设计取水能力630万立方米/日;自来水厂12座,设计供水规模 143.3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长度5038千米。

珠海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连续六年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率先实现三个行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要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全部行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的地级市。

黑臭水体整治实现“长制久清”

水污染防治也是整治黑臭水体的重要环节,珠海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在会上表示,珠海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28.5万吨/日,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580公里,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7.3万吨/日。

pic_1134134

香山湖美景

据介绍,全市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达112万吨/日,累计建成排水管网6000公里,2021年污水处理率达98.1%。1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实现‘长制久清’。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还自加压力推进全市52条问题河涌治理,已完成截污整治48条,4条仍在施工中,水质总体有了大幅度提升,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记者了解到,这17条城市黑臭水体总长度约为44.7公里。整治前,11条属于重度黑臭,6条属于轻度黑臭。以前山河流域为例,这条哺育了珠海人民和澳门同胞的母亲河,几年前水质还在Ⅳ类水和Ⅴ类水之间徘徊,每逢大雨就会出现返黑返臭现象,进而变成黑臭水体。然而,现在前山河已经退“黑”还“清”,摇身变成现在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水标准的“风景河”。

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总面积约114.35平方公里,流域内河网众多,纵横交错相互连通,共有44条河渠、544个小区、527个商业企业、166个机关事业单位,想要治理并非易事。

“2019年以来,城管执法部门先后拆除前山河流域周边违法建筑124宗,约28520平方米,清理河道障碍物共13宗,约20150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前山河两岸乱搭乱建及废品回收站等的清理整治,前山河两岸市容环境秩序得到了明显提升,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基本实现。”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忠介绍,“通过集中治理,各类违法违规排水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使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

“目前还存在受雨天溢流污染及上游区域来水影响,前山河石角咀国考断面水质提升效果不够稳定;前山河流域支流存在水质未达标、管网高水位运行、部分低洼地区暴雨期间水浸未解决等问题,我们计划采取‘收污控源、活水通脉、智慧水务’三大举措,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管理水平,确保实现国家、广东省提出的水质考核目标。”梁杰明说。

截至2022年6月,珠海全市污水管网总长度2314公里,污水管网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污水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2022年1-6月,珠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82.4%,已达到省对珠三角城市的目标要求。

治理成效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

河湖长制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河湖长履职尽责,据了解,珠海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河长共计497名,2022年以来,累计巡河13626人次,巡河(湖)共发现问题1439个,已全部落实整改。“按照珠海现有排水管理体制,水务部门负责前端管理,城管部门负责末端执法,水控集团负责日常管养,三个部门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相互配合、协同联动共同打击水违法行为。”陈忠表示。

此外,河湖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针对社会公众在遇到河湖范围随意倾倒垃圾、直排污水、损毁护岸、非法采砂、侵占河道、非法捕鱼等违法行为,珠海市设立了多个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让群众参与河湖管护“投诉有门、监督有路”。珠海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公告河湖长名单,及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相关信息,并在河湖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培训,强化基层河长湖长履职方式多样化,有针对性地明确各级河长湖长的巡河履职重点内容,根据巡河湖检查整治共性问题、差异性问题和重点突出问题加强督办,针对暗访检查、工作考核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通过‘一区一单’‘一事一单’等形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而提升河长湖长履职成效。”梁杰明说。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

编辑:赵雨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