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恒生医院消化内科联合麻醉科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内镜下肠道支架置入术,该手术可解除肠道梗阻、畅通肠道,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肠梗阻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深圳恒生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余少平教授为肠梗阻患者置入支架
80岁肠癌复发患者出现肠梗阻置入支架,
“生命通道”及时开通
这是一位80岁的高龄老人,六个月前被确诊为“降结肠恶性肿瘤IV期”手术复发的晚期肿瘤患者。
近日,老人出现了肛门不排便、排气长达半个月之久,腹胀如鼓、痛苦万分,经人推荐来到了深圳恒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入院后,经各项检查考虑为结肠癌复发所致肠梗阻,狭窄处仅筷子大小,经内科保守治疗也没有得到改善。
余少平教授说:“如果肠道梗阻不能及时解除,将会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考虑到患者为恶性肿瘤晚期,老年患者,全身状态欠佳,目前主要以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为主。”
△支架置入之前,梗阻明显
针对患者的情况,余少平教授带领团队对病例进行了评估:如果通过造瘘手术解除梗阻,创伤大,并发症多,对于患者来说并非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置入肠道支架,对患者来说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内镜下植入肠道支架术是采用金属支架作为肠腔内支撑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即在肠道狭窄的部位放置一个网状支架将肠道撑开,使狭窄或阻塞部位重新恢复通畅,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梗阻的永久或暂时性治疗,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于是,余少平教授带领内镜室医护团队为该患者肠道肿瘤狭窄处通过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随即见大便涌出,患者腹痛腹胀明显好转,当天晚上老人就恢复了流质饮食,并且在术后的第三天顺利出院。
△支架置入后,梗阻消失
此项技术的顺利开展填补了恒生医院消化内科在该领域的空白,肠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因胃肠道晚期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或其他恶性病变导致食管、十二指肠、小肠、幽门、结肠、直肠狭窄梗阻和吻合口狭窄的病人,也可以在肠道再次发生梗阻的时候,再次放置支架。
这个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就像做了一次胃肠镜检查。医生会在内镜下通过一根引导导丝将支架放到梗阻部位,在堵塞的肠腔中撑开一条通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疏导”。
科普知识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向腔内生长或管壁浸润极易导致肠腔狭窄因而出现肠梗阻。8%~29% 结直肠癌患者以急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外科手术为解除肠道恶性狭窄的首选方法。
但是,部分结直肠癌发现时即为晚期,尤其是发现时已经出现肠梗阻症状患者多是癌症晚期。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放疗或化疗也无法迅速缓解梗阻症状。
而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的内镜介入治疗,狭窄肠段置入支架后能迅速解除患者的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道营养通道,为后续的综合治疗提供基础。
结肠支架置入术自上世纪90年代面世以来,发展迅猛,日趋成熟,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可解除梗阻 , 避免急诊手术,为后续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
对于以急性肠梗阻首发的肠癌患者,通过置入肠道支架后实现肠道再通,疏通了排泄功能,为择期一期肠癌切除术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支持,避免急性肠造瘘后二期还纳手术。
这种治疗,简化了手术方式、节省大量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负担。
对于完全没有手术机会的晚期癌症患者,置入肠道支架置入后,打通患者营养排泄通道,解除梗阻,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因此,在结直肠癌肠梗阻治疗中,肠道支架置入更加微创,在用于解除梗阻后择期手术治疗或姑息治疗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来源:深圳恒生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