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一年多的紧张修缮,位于太和镇穗丰村的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正式开放。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修缮不仅复原了旧址的面貌,还建设有陈列室,打造出一个集革命旧址、文化展区、党群广场、红色主题公园于一体的群众性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推动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成为太和镇全面展示红色历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相结合的青砖黛瓦建筑的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展现抗日战争红色故事
革命旧址焕新生
1944年8月6日,在帽峰山上的穗丰村,广州地区首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基层政权——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走进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相结合的青砖黛瓦建筑映入眼帘,焕发新生的旧址不仅复原了旧址的生活区旧貌,还建设了陈列室,陈列室内设置有四大区域,将日军暴行、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经过以及穗丰村的革命文物、英雄人物娓娓道来,并设置有情景重现、视频播放等互动形式,直接明了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
展陈馆内设置有情景重现、视频播放等互动形式,直接明了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
“从2017年开始,我们村就开始搜集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的历史资料和物件,通过挨家挨户走访革命烈士的后代,动员全体村民关心支持旧址修缮开放,同时得到了白云区委区政府和太和镇党委镇府的大力支持,最终迎来了修缮开放。”穗丰村党委书记温玉新说,一直以来,穗丰村将旧址修缮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将烈士的革命勋章、荣誉证书等物件贡献出来。
在区、镇、村多方合力下,2021年6月,该旧址正式启动修缮工程,历经一年多的紧张工期,于8月6日正式开放,这正是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日子。
1943年10月,曾担任增城县党部党政工作队队长的张冠雄因为熟悉当地情况而被调到独立第二大队做民运队长,为部队开拓罗布洞游击区打前站。
1944年5月,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回师增西南,在巩固了油麻山根据地后又开辟罗布洞地区。同年7月,派张冠雄以民运队长身份进入罗布洞做统战工作,进入罗布洞后,张冠雄以惊人的胆略与地方联防队开展谈判并争取到管姓乡长的支持,其同意与独立第二大队合作。
1944年8月6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在西罗乡(罗布洞)成立抗日民主乡政府。据目前资料显示,这是广州地区首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抗日民主乡政府。
“我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今天开放了,心情非常激动,听我们村里的人说,爷爷从小就勇猛过人,胆子很大,他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和骄傲。”张冠雄的后代张凯仲说。
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
谋划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为太和镇乃至白云区重要的红色精神文化财富,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早在2011年被列入白云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22年被列入第一批白云区文物保护单位。可惜,78年风雨蹉跎,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曾因年久失修,大部分结构严重损毁,只遗留一堵斑驳的墙体。旧址周边的山林,也曾是“脏乱差”的小山坡。
庆幸的是,镇村两级投入资金8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修缮保护,将旧址复原,并同步建设陈列室,周边配套了广场和山顶公园,打造出一个集革命旧址、文化展区、党群广场、红色主题公园于一体的群众性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推动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成为太和镇全面展示红色历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太和镇现有7处革命文物,而且都是红色文化遗址,其中4处就在穗丰村。太和镇党委书记濮祺国介绍,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从修缮到开放,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以旧址开放为契机,将穗丰村老百姓和周边高校师生的红色情怀带动起来。
目前,太和镇正在积极打造“太和·白云深处”新乡村示范带大环线以及帽峰山休闲康养带景观主轴。下一步计划将穗丰村里4处红色文化遗址串联起来,以红色文化为带动,将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小环线,谋划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通讯员:陈淑娴 丘倩玮
供图:谭札烽
编辑: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