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见成效,荔湾再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8-13 23:16

南都讯 近日,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荣誉,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揭晓,广州市荔湾区的广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福欢光荣当选,是荔湾区第4位获此殊荣的工艺美术大师。

220812.jpg

叶福欢从事玉石雕刻艺术创作30余年,多次获邀参加全国、省、市级工艺美术展览,共获得国际奖8项,国家奖36项,连续6次荣获中国文博会特别金奖和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其作品《中华龙·中国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西来初地》以国礼名义馈赠给印度前总统慕克吉。

叶福欢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届轻工“大国工匠”、联合国和平联盟和平使者、文化信息协会首届大国宗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州玉雕荔湾区非遗代表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国际工艺大师协会主席、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是荔湾区非遗文化领域杰出的大师级传承人。

2208121.jpg

叶福欢雕刻作品福满乾坤

荔湾区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聚集区域,全区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8项、区级31项,居广州各区之首。高度聚集的非遗文化资源,为荔湾区吸引聚集了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区现有非遗传承人78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4名。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人数量和质量上继续领跑广州市,形成新老传承、青出于蓝的良好局面。

建强非遗人才队伍

近年来,荔湾区坚持人才引领非遗文化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形成荔湾文化人才竞争优势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锚定非遗传承、文化名家、文博、文化会展等11支文化人才队伍,通过政策引才、合作用才、发展育才、情感留才等方式,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丰富引育渠道、完善服务保障,进一步传承、弘扬、活化优秀岭南文化。

同时,健全完善岭南文化人才保护和培养体系,链接永庆坊、沙面人才休闲岛等区内人才阵地资源,积极打造人才发展平台,畅通人才沟通交流通道,精心培养、重点引育优秀岭南文化人才,不断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

荔湾区着眼于非遗文化人才的传承与培养,积极做好非遗类专家人才评定认定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梯次建设,营造敬才爱才、见贤思齐的人才发展氛围。荔湾区将享受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评选工作与非遗文化传承进行紧密结合,评选对象涵盖“三雕一彩一绣”、醒狮、粤剧粤曲、粤菜烹饪技术、书法、文字创作等各方面非遗人才及文化领域人才。

2020-2022年度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有10名非遗人才入选,其中3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同时,荔湾区印发出台“荔湾英才计划”的5项配套文件,将于今年内开展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均涉及非遗文化传承领域。

2208122.png

打响荔湾非遗品牌

荔湾区注重平台与品牌对非遗文化的承载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平台和非遗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在平台建设方面,建设独具岭南文化艺术魅力的永庆坊非遗街区,打造独具岭南特色传统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吸引非遗工作室和非遗大师集聚荔湾,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设立非遗主题众创空间,搭建创业者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平台,促进非遗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塑造,促进资源对接,推动跨界融合,帮助人才健康快速成长,推动非遗企业和传承人服务拓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岭南文化绽放新光彩”工作目标,以“打响荔湾非遗品牌”为切入点,探索招商引资设立广东省内首家民办非遗人才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工艺品雕刻工、彩绘雕填制作工、陶瓷工艺师、工艺美术师等非遗人才技能培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提高非遗技能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李晓昕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代国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