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2022年度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诗词之美与现代文明”在龙岗区红立方公共艺术馆举办了启动仪式。随后,“龙兴大海凤鸣岗”诗词之美与现代文明分享交流会拉开帷幕,主办方邀请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两位龙岗鹤湖智库专家,围绕“诗词与文明的关系”“城市文明关键要素”“文明典范城市的显著内涵”“对龙岗未来文明建设的畅想”等话题展开对谈。
活动由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深圳市龙岗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共青团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深圳市龙岗区妇女联合会协办,深圳市爱诗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文化学者、作家刘建彪担任主持。
专家观点:
尹昌龙:
文明从诗书开始
活动现场,尹昌龙指出,中国给人类贡献的最优秀的文化是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根脉与文化自信。他盛赞近年来在深圳蓬勃举办的诗词类文化活动,能够让深圳的孩子在古诗词的熏陶之下,多一分雅致。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尹昌龙认为,文明从诗书开始,诗书可以改变人的面相,引领我们雅致地生活。他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多读诗书,涵养个人的精神气质,提升个人文明素养。
心灵美才是更高级的文明
“文明,不仅在于市容市貌,更在于人容人貌,人的心灵美、内在华贵才是更高级的文明。”尹昌龙认为,干净、整齐、美丽是文明典范的三大内涵,其中,美丽不仅代表环境美,最重要的指向是人的心灵美、气质美、素养美。他指出,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与灵魂。一个素质高、心灵美的人,举手投足之间自然会流露出文明的气质,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便会成为文明城市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说到诗意地栖居,尹昌龙提到一个关键词:内心安宁。“深圳的建设目标不仅是成为创新创业之城,也是成为深圳人的灵魂安放地,”尹昌龙认为,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中,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人心是否能够安定。当心安放在此地时,人才能真正地安居下来,让陌生的栖身之所变成你魂牵梦绕的故乡,这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李凤亮:
从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何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李凤亮认为主要看人、事、物、境四个方面。李凤亮认为,文明城市创建,依靠市民从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一点一滴去践行、去落实。此外,打造高端的文化设施、开展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建设一流的文化环境同样会为城市文明加分。关于深圳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李凤亮建议从以上四点着手,倡导全民共同参与。他还提到,南科大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将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从城市文明的理论内涵、构成要素、推动力量、指标体系、比较模式、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来开展研究,召开全球城市文明论坛,出版《城市文明典范蓝皮书》,提供决策建议,全力助推深圳创建文明典范城市。
希望龙岗建设成为四“地”
谈及龙岗未来文明建设,李凤亮希望龙岗能够建设成为四个“地”:新兴文化业态先行地、公共文化服务发达地、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地、市民文化素质彰显地。
李凤亮认为,龙岗应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在人文湾区的建设中发挥骨干的支撑作用。他指出,龙岗具有坚实的文明实践基础,可以运用好鹤湖智库的专家力量,为龙岗公共文化发展出谋划策。此外,李凤亮建议,深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城市文明典范建设夯实思想基础。“这是一项奠基性、基础性工程。我们在南科大的通识教育当中,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李凤亮表示。
深圳在建设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将现三大特点
李凤亮认为,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将呈现出三大特点——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强大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幸福美好的精神家园。
对深圳城市文明建设的方向,李凤亮认为应突出先锋性、参与性、国际性。他说,城市文明建设,一是要有文化厚度,注重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二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深圳将在国际一流文化基础设施、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质量型内涵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领军人物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城市文明素养和城市精神凝练、文化国际化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全球文化竞争力的文明城市,为更多的城市文明建设提供范例。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通讯员 杨婷姻
编辑:曾海城